- 中文名
- 七纵七擒
- 拼 音
- qī zòng qī qín
- 近义词
- 欲擒故纵
- 出 处
- 《汉晋春秋》
- 注音字母
- ㄑㄧㄗㄨㄙˋㄑㄧㄑㄧㄣˊ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
- 语法属性
- 作分句、状语
成语出处
播报编辑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七纵七擒”。 [1]
成语故事
播报编辑
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担任蜀汉的丞相。他一直想完成刘备的遗志,继续扩大蜀国的地盘,恢复汉室江山。因此,他打算出川攻打曹魏。这时,蜀汉的后方却出了乱子,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闹起事来。诸葛亮只好暂时放弃出川的打算,率领军队平定南夷之乱。 [2]
一路上蜀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蛮夷望风归附。只有南方夷族的酋长孟获不肯屈服,常常袭击蜀汉军队。于是诸葛亮便用计将孟获擒获。 [2]
但他并没有杀掉孟获,而是好酒好菜地招待他,还让孟获观看蜀汉军队操练的阵法。看后诸葛亮问孟获道:“这支军队怎么样?”孟获不服气地说:“以前是因为我不了解你们的虚实,所以才被你抓住。如今我知道了,你们的阵法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放了我,下次我一定能战胜你们!” [2]
诸葛亮笑了笑,果真将孟获放了,让他重新组织力量再来决战。后来,孟获又连战了六次,结果六次都被诸葛亮活捉了。 [2]
诸葛亮第七次擒到孟获后,孟获心服口服地说:“诸葛丞相真有神威,如今我彻底服了,以后,我再也不敢反叛了!” [2]
成语寓意
播报编辑
以势服人口服,以理服人心服。孟获前六次的擒获只能使其身体被俘虏了,那颗心还是不服气,除非置其于死地,否则还是会造反的。但七次之后的擒获真正的使其心服口服,心甘情愿的归顺,这才能真正绝了孟获后起造反的念头和思想。因为当一个人的心被征服的时候,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心甘情愿的,没有一点有关于利害的思想在,这才是诸葛亮“七纵七擒”策略的真正意义。这告诫我们,俘虏一个人,只抓获了他的身体那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这还不算是俘虏,只有真正征服到一个人的心的时候,才是没有后患的俘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俘虏。 [3]
成语运用
播报编辑
成文用法
“七纵七擒”指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次捉孟获,又放了他七次;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4]
在句中一般作分句、状语; [4]
运用示例
成语辨析
播报编辑
七纵七擒—欲擒故纵
“七纵七擒”与“欲擒故纵”意义相近,都有先放后擒的意思;区别在于“七纵七擒”强调的是为了吸纳对手或者心性高傲的有才人士为自己工作,而采取的攻心策略,让对方心服口服;“欲擒故纵”强调的是最终必须要抓住对方,侧重的是诡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