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播报编辑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在钢铁、汽车、化工、机器设备、飞机制造、电气产品、医药以及军事装备等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生产规模和出口份额,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工业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根据对英国、美国和日本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要成为世界工厂,必须是该国的工业有一系列重要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及其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位居前列,有一大批工业企业成为世界制造业领域的排头兵,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发展趋势能够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
播报编辑
世界工厂要为世界市场大量提供出口产品,不能仅仅看该国工业产品的总量。如果从生产总量上看,中国很多工业品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例如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各类纺织品以及日用轻工业品。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人均占有的工业品多数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工业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工业的消费大国。各种工业品首先供应国内消费,其次才是出口。
发展目标
对所谓世界工厂,要作具体分析,它至少有三种类型:一类是来料加工型的世界工厂。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跨国公司就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工业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及产成品的销售都由跨国公司控制,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作为生产加工基地的国家,主要是赚取人工费用,实现劳动力的就业。
第二类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著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这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属于生产车间型的世界工厂。当然这两种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往往是并存的,只是比重的高低有所区别。
发展过程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中国凭借其人口规模及国土、埋藏丰富的资源,将经济资源集中投入到制造业中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频频被外国称为“世界工厂”,正是由于以沿海地区为中心的出口型制造业的发展及迅速壮大。
通过一系列建设举措,中国已经拥有在服装、电子机器、家电、摩托车等领域的全球最大生产规模,并且成为最大出口国。全世界粗钢的23%、彩电的25%、手机的27%、水泥的37%、汽车的40%、计算机的45%、摩托车的50%、电话机的53%、相机的72%、纺织品的85%产自中国,且生产份额均为全球最大。
中国将通过出口工业产品赚取的外汇投入到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建立起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将其用于购买国外新设备,以此奠定发展国内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将手中持续增多的外汇的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美元国债,这也使得中国政府在G20伦敦峰会(全球金融危机后2009年4月召开)等国际场合更具话语权。
正如日本、韩国所经历的阶段一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中国无疑将成为未来数十年世界最有潜力的市场,至少会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的崛起发展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通过互联网,中国企业能够与快速与国际接轨,与国外企业接触、洽谈,进而产生订单,而企业跨国通过互联网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电子商务,一个好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够聚拢国内的行业企业,更能通过平台的效应,联系国内外企业共同发展。
评价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