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交互式学习
- 外文名
- interactive learning/interactive study
- 学术发展
- 1999年初
- 实现形式
- 小组交互式学习
- 基本要求
-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
- 类 型
- 教学活动
基本概念
播报编辑
交互式学习使得老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们共同讨论探索知识的带头者。交互式学习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督促这老师们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当今教学的新环境。
交互式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interactive study)
定义三:交互式学习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态的(以言语为主的)交互,在交互式的关系当中,对参与的学习者双方起到作用,达到学习的目的。 [3]
学术发展
播报编辑
1999年初,“导学─讨论·点拨─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首次被提出,这是一种倡导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大前提下,鼓励老师形成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繁花竞放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每一天、每堂课都能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享受学习的乐趣。
1999年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完成了具有远程双向视频直播和数据传输功能的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建设,全区17所电大分校建成了基于ATM主干网下的远程开放教育网点,实现了网上教学、管理及交互式学习服务,构成了覆盖全区电大系统的远程教育网络信息平台。
1995年,日本政府通过文部省和通产省联合实施一个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100所中小学联网”实验项目,所有实验中小学学校都利用校园网联入因特网,目标是“在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框架之外,探索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创造理想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实现形式
播报编辑
小组交互式学习 [4]是交互式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交互式学习的优点
① 有利于差生分离,达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⑤ 进一步优化了师生、生生的关系。
小组组建原则
② 自愿与调整相结合原则。
小组形式
① A型组(异质组)
② B型组(同质组)
③ C型组(异同混合组)
把4-6个异质组中能力弱的同学的座位相对集中,当他们与优等生的能力差距不大时,便可直接参加异质组活动,当发现他们在与别人合作出现困难时,这几个同学便组成一个临时小组,教师深入到这些同质组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
④ C型组(自由组合组)
⑤ D型组(随机组合组)
随机组合。
组员角色定位
一个小组中,往往包含了以下几种角色: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当然视组员数,还可灵活设岗。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实施方法
播报编辑
第一步:学生配对。一个充当教练角色,另一个充当被教的学员。
第二步:教师向充当教练的学生提供问题或任务,并解释答案。
第三步:“球员”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教练”观察或倾听,并及时给予反馈或提示。
第四步:学生们交换角色。
基本要求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