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挺墓及吴挺碑布局完整、结构规整清晰,以东西向为轴线,南北对称分布,东西长约265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墓园内遗存吴挺墓1座、墙垣遗迹3段、门址1处、石刻21处、神道1条、神道碑1通,墓园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吴挺墓对研究宋史、续补宋史、研究吴氏家族抗金保陇卫蜀和军事战略有着重大价值。 [3] [5]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2016年,甘肃省文物局考古所对吴挺墓进行了考古勘察。 [5]
墓葬格局
播报编辑
- 综述
吴挺墓及吴挺碑布局完整、结构规整清晰,以东西向为轴线,南北对称分布,东西长约265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其遗存内容包括吴挺墓1座、墙垣遗迹3段、门址1处、石刻21处、神道1条、神道碑1通。
- 墓葬
吴挺墓为竖穴土圹石室墓,未经盗扰。其墓冢早年已残败,原封土为覆斗状土丘,高约十多米,周边约六十余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田基建中被平毁。 [3]
文物遗存
播报编辑
- 神道碑
吴挺墓神道碑由整块巨大青石雕刻而成,高4.38米,宽1.92米,厚0.47米。碑体镶嵌在高出地面1.85米,长3.25米,宽2.55米的四螭托碑碑趺上。碑身正面碑首篆额“皇帝宸翰”四字,碑刻中部两竖行镌刻宋宁宗赵扩御笔亲书的“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下部为吴挺之子吴曦所书的《从恩表记》,计854字。碑身背面为吴挺墓表,篆额“世功保蜀功德之碑”,墓表全文7680字,详尽记述了了吴挺的家世、为人和他参与的宋金陇蜀之战以及保境筹边、守卫西陲的功绩。 [3]
- 神道石刻
神道碑与吴挺墓之间的神道两侧,有石翁仲及其他石刻动物造型、石望柱等,大多损毁散佚,在神道碑以西25米处有两尊望柱,96米处有两尊石翁仲,以北88米有一尊望柱。西侧望柱由青石雕成,北侧望柱由青砂岩雕成,均为八面八棱柱形,柱头为莲花苞形状头。两尊石翁仲位于神道两侧,深埋于地下,一尊半身露于地表,身着圆领官服胸垂绶带,为文官装束。 [2] [5]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 相关人物
吴挺(1138—1193年)是吴璘第五子,生于其父驻节之武都。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吴挺23岁时即从父御敌,屡建战功,曾参与秦州攻夺战,驻防洮岷,后于德顺(今静宁县)、瓦亭(今固原市)、陇州(现陇西县)大败金军,后历迁鄂州都统制,定江军节度使,利州西路安抚使,武功郡开国公。其父吴璘死后,吴挺尽领其职,坐镇陕甘以保巴蜀,因御敌有功,备边有方,为当朝所重,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吴挺因积劳病逝于今略阳,葬于成州,终年五十六岁。“诏加太尉,累赐太师,卫国公,谥武穆”,极尽尊荣。 [5]
文物价值
播报编辑
吴挺墓保存完整,碑文记叙翔实,对研究宋史、续补宋史、研究吴氏家族抗金保陇卫蜀和军事战略及研究宋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雕刻艺术、书法艺术有着重大价值。 [3]
保护措施
播报编辑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 地理位置
吴挺墓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城关镇北关村。
北关村
- 交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