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是以三代务林人为代表的生态建设群体。自1962年建场以来,在年均气温-1.3℃的恶劣环境下,通过“马蹄坑大会战”等攻坚行动,将荒漠沙地改造成115万亩林海,森林覆盖率从7.62%提升至80% [5]。该群体先后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7年) [3] [5]、“感动中国年度团体奖”(2017年) [4],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5]。他们铸就的“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标杆 [1] [6-7]。
- 中文名
-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 外文名
- Builder of Sai Han dam Forest Farm
- 国 籍
- 中国
- 出生日期
- 1962年
- 职 业
- 务林人
- 主要成就
- 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团体奖获得者
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历史背景
播报编辑
塞罕坝在辽金时期曾为“千里松林”,清末民初因滥伐导致沙化,至1962年建场时森林覆盖率仅7.62% [5] [9]。为修复华北生态屏障,原林业部组建369人团队进驻塞罕坝 [7]。
生态贡献
播报编辑
- 形成华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 [5]
- 截至2024年,累计创造生态价值超200亿元 [7]
- 碳汇交易:河北省检察机关推动建立碳汇补偿机制,2024年完成首笔碳汇交易 [7]
精神传承
播报编辑
通过“塞罕坝精神进森工”等宣讲活动,累计开展报告会1200余场 [6]。2020年起实施“二次创业”计划,目标用10年建成智慧林场示范区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7]。2023年7月,第一代建设者陈彦娴在龙江森工集团作专题报告,覆盖职工1.8万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