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增财(1890年-1964年),艺名"画眉张",河北省肃宁县窝北镇大王庄村人,中国三大口技名家之一。他于民国初年创立'张家班',融合全国舞中幡技艺形成独特表演体系 [2] [7],1958年参与创建肃宁县杂技团并广收门徒 [2] [6]。其口技以模仿画眉鸟鸣著称,曾用此技艺战胜真鸟 [6],代表作品包含相声和口技节目《纺棉花》 [9]。张增财带领'张家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享誉海内外,传人多次赴美、日、法等国演出 [2] [7]。其技艺经后人张新红、张新通等传承发展,'张家班舞中幡'享誉海内外 [2-3] [7]。
- 生卒年份
- 1890年-1964年 [5-6]
- 艺名由来
- 擅长模仿画眉鸟鸣 [5-6]
- 代表技艺
- 舞中幡、口技 [2] [7]
- 荣誉称号
- 中国三大口技名家 [6]
- 创建团体
- 张家班、肃宁县杂技团 [2] [7]
- 非遗传承
- 中幡(河北省非遗) [3]
艺术生涯
播报编辑
- 1.早期经历生于1890年,河北省肃宁县窝北镇大王庄村人 [5-6],该村于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 [1] [6]。早年以'画眉张口技'闻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通过快板书传播其口技故事 [6]。张增财生于1890年,是河北省肃宁县窝北镇大王庄村人,该村被文化部命名为杂技之乡。他以学鸟叫战胜真鸟的技艺闻名,是中国三大口技名家之一。张增财一生致力于肃宁杂技事业,培养了几百名门生后辈。为纪念他,肃宁县人民文化广场上立有他的雕塑。 [6]
- 2.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参与创建肃宁县杂技团,培养了几百名杂技后代 [1-2]。其创建的"张家班舞中幡"体系融合南北技艺,成为杂技表演经典范式 [2] [7]。
主要贡献
播报编辑
- 口技创新独创拟声技法突破传统口技表演形式,50年代表演作品《纺棉花》被录制为胶木唱片 [9]。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教学中,其技艺被纳入杂技艺术理论课程体系 [8]。
- 舞中幡发展将传统杂技与武术结合,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张家班舞中幡'表演体系 [2] [4],该技艺现为沧州市运河区青年杂技团保留节目 [3]。
传承与发展
播报编辑
- 第三代传人张新红创建肃宁县新宏杂技学校,将杂技元素融入狮子舞表演 [4]
- 第四代传人张新通领导的沧州青年杂技团,持续开展中幡技艺国际巡演 [3] [7]
- 截至2023年,肃宁县人民文化广场立有其纪念雕塑 [6]
荣誉与影响
播报编辑
- 1990年代被追认为"中国口技表演艺术大师" [6]
- "张家班"表演体系成为现代杂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案例 [2-3] [7]
- 其创编的舞中幡节目在法国蒙彼利埃国际马戏节获金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