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对张骞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博望□造铭”封泥一枚,加之墓前碑石、汉代石雕等文物,确认为汉博望侯张骞之墓。
1956年,张骞墓被列为陕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张骞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025-08-06,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张骞墓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2025-08-06,张骞墓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6]
- 中文名
- 张骞墓
- 外文名
- Tomb of Zhang Qian [17]
- 地理位置
-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街道饶家营村
- 占地面积
- 1.05亩(约700平方米)
- 建造年代
- 西汉
- 文保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荣 誉
- 世界文化遗产
- 开放时间
- 周二-周日 09:00-17:00开放 (16:30停止售票,16:30停止入园) 每周一全天闭馆整修 (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15]
- 门票价格
- 免费
- 所属国家
- 中国
- 建议游玩时长
- 1-2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
- 四季皆宜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建筑布局
播报编辑
墓地坐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15米,高8米,夯筑封土,呈覆斗形,平面呈长方形。整个墓地占地十二亩,古柏阴翳,浓郁苍翠,庄严肃穆。墓地门前有一对由座杵、斗三部分组成的石造华表一对,用料考究,精雕细琢,八棱方斗,镂空镌花。墓地正面是阕式门楼,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重檐飞角,格局大方。 [4]
张骞墓四周砌以石基,防水浸蚀。墓前竖有石碑三通、汉代石雕一对。石碑正中一通,高182厘米,宽80厘米,上刻隶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是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左侧有碑“汉博望侯墓碑记”,为清光绪时城固知县胡瀛涛立。右侧一碑,上刻“张氏后商”诸名。
文物遗存
播报编辑
封泥
石虎
张骞墓东西两侧有两尊汉代石刻,整体呈“S”形,细腰、昂首、卧姿,两尊石雕形制相似,用料为石灰石,采用圆雕手法,雕刻粗犷,风格抽象,是古代雕刻工匠卓越的艺术创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7]
然而,这两尊神兽因头部及四肢均不存在,仅剩下躯干,这也让文史专家学者对神兽的称呼起了争议,到底是老虎、狮子还是天马,年代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没有定论。
据专家分析,从神兽造型相对写实的情况来看,与西汉较为抽象的霍去病墓前石刻相差较远,故专家多认为是东汉时代的石虎。 [7]
专家介绍,首先当地人称其为石虎,是因为其原来置身之地被称为“石虎田”,在《汉中府志》、《城固县志》中,均称呼为“石虎”。其次,在古代陵寝文化中,老虎是辟邪除祟、保护死者的灵魂和尸体不受鬼魅侵害的神兽,尤其是带有翅膀的神虎,从而侧面印证了神兽为虎的实质。另外,也有专家认为,墓前神兽的雕刻尺寸接近真实的老虎,在雕刻细节上,体现出写实,能从中体会到石虎紧收的腰腹部位,肋骨隐约可见,让观者感受到石虎雄健外张的力量感。 [7]
联大碑
但此举引来张氏后人,认为这是在挖张家的祖坟。千余人手持锄头、头缠红布,赶到墓地。教授们最终停止了挖掘,改为增修墓道,除了发现陶片、五铢钱,尤其珍贵的是发掘出一块有汉隶字体“博望”的封泥,由此确定此墓为真。 [8]
张骞墓冢前树立着一块不多见的刻有民国国旗的石碑,由联大教授黎锦熙书丹,记述了此次增修、发现的过程,碑文中多次出现“西北联合大学”字样,这是城固如今为数不多的与联大有关的碑刻。
文物保护
播报编辑
1956年,张骞墓被列为陕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城固县人民政府成立专门保护机构——张骞纪念馆。
2006年05月,张骞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2007年04月,张骞墓列入丝路申遗预备名录之后,城固县依照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编制系列规划和单项工作实施方案,对张骞墓的文物保护、基础设施、陈列展览、馆区绿化、遗产周边环境等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完善、整治和提升。 [10]
2025-08-06,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张骞墓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纪念活动
播报编辑
张骞文化艺术节
公祭仪式上的表演,既有中国传统的舞龙和威风锣鼓,又有现代的歌舞表演,整个活动,庄严而肃穆,欢快而热烈。如今,城固每年举办一次张骞文化艺术节。 [3]
2025-08-06至10月01日国庆节期间,第十四届张骞文化艺术节在城固县举行。中央电视台唱响中国举办“星光灿烂——城固之夜”大型演唱会助兴。 9月30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唱响中国”栏目组,在城固县第一中学操场举行“星光灿烂——城固之夜”明星演唱会。 [11]
学术研讨会
1986年与1993年,两届“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城固召开,大力弘扬张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引起了国内外文博旅游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
首届张骞学术研讨会:
2025-08-06至25日,为纪念张骞逝世2100周年,城固县人民政府、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西北大学历史系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6家发起的“首届张骞学术研讨会”在城固县召开。北京、上海、兰州、山东、新疆、河南等14个省、市自治区87个单位以及汉中地区文史、地方志系统一批学者共120余人应邀来汉参加研讨。大会收到论文62篇,会议期间,代表们拜谒了张骞墓。会后,印行《张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2]
第二届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3年8月18~20日,城固县人民政府、中国电影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海外广播影视交流中心联合举办,参加研讨会的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98个单位和阿富汗、德国、保加利亚、韩国的专家、学者代表共128人。国内外16个新闻单位的记者应邀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1篇。期间,全体代表拜谒了张骞墓,举行了公祭仪式。文化艺术界的专家讨论了拟将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张骞》剧本,城固县人民政府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12]
价值意义
播报编辑
具有汉代特征的封土墓葬形制、“博望造铭”封泥、石首等出土物,与张骞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相印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出土的博望侯□造(铭)封泥(用“□”代替不可释读的字,“造”亦有学者认为是“铭”)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彰显了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丰功伟绩和世人对其的景仰。 [14]
张骞墓与陕西省其它六处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一起共同承载和代表着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的历史时刻。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地址:
张骞墓景区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 09:00-17:00开放(16:30停止售票,16:30停止入园) [15]
每周一全天闭馆整修 (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指南:
公交:在城固县乘2路公交车。
自驾:西安市——西汉高速段——城固火车站——桔园路——张骞纪念馆旅游专线道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