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一词由来久远,早在《诗经·周颂·时迈》中就有“怀柔百神,及河乔岳”的句子。毛苌为之作注曰:“怀,来也;柔,安也”。意思是对百神、河流和山川都要善待。《礼记·中庸》中也有“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的说法。此后,“怀柔”一词屡见于《汉书》、《三国志》等古籍中,并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怀柔政策”,亦即“用政治手段笼络其他的民族或国家,使其归附自己的一种政策”。总而言之,怀柔,其实就是恩威并用中的“恩”——招来安抚,表达了古人对和平安宁的渴望与寄托。 [2]
目录
定义与起源
播报编辑
怀柔政策是指通过政治手段笼络其他民族或国家,使其归附的温和策略,与战争手段相对应 [6-7]。其概念源自《诗经》,"怀柔"一词自唐代开始作为地名使用,承载古人对和平的寄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