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延毅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1号,是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08-07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 [4]。该建筑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采用罗马柱式欧洲中世纪风格,立面中部外凸,顶层设红瓦坡屋顶,自成院落。作为民国时期代表性建筑,它不仅是近代建筑艺术实证,更因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天津地下情报工作的重要据点而具有特殊革命文物价值 [1] [3]。
- 地 址
- 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1号 [2] [4]
- 时 代
- 民国时期 [2] [4]
- 类 别
- 近现代重要史迹 [1]
- 结 构
- 砖木三层楼房,立面中部外凸,顶层为红瓦坡顶,自成院落 [3]
- 公布时间
- 2025-08-07 [2]
- 所属建筑群
- 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 [1-2]
建筑特征
播报编辑
建筑立面采用红砖清水外墙配方形门窗框,中部设置外凸结构增强立体感 [3]。三层半圆形阳台搭配铸铁栏杆,顶层红瓦坡顶与白色檐板形成色彩对比。
主入口设扇形遮雨檐,下方为退台式圆台阶,门廊立柱采用罗马柱式造型 [3]。内部空间布局保留民国时期特色。
建筑周边形成独立院落,立面中部外凸,顶层为红瓦坡顶。现存围墙为原貌修复,院内保留建院初期栽植的梧桐树两株 [2]。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该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民国将领曾延毅住宅。1948年平津战役期间,其女曾常宁在此开展地下工作,通过二楼西侧房间窃取《咸水沽兵力驻扎表》等城防图纸 [3]。
1980年代曾作为民用住宅使用,2009年启动文物勘察建档工作。2012年完成建筑本体结构加固,恢复历史原貌过程中保留情报藏匿处等革命活动痕迹 [3]。
文物价值
播报编辑
作为天津五大道规模最大的独栋住宅之一,建筑完整呈现民国时期折衷主义建筑特征,罗马柱廊与本土砖砌工艺的结合具有典型时代特征 [2-3]。三层退台结构、红砖清水外墙等细节体现20世纪早期天津租界区建筑风格演变 [3]。
革命文物价值方面,该建筑是见证北平和平解放的重要史迹。1948年秋至1949年初,通过此处传递的情报直接影响解放军对天津城防工事的突破策略。护墙板夹层、地板暗格等特殊构造为研究解放战争时期情报工作方式提供实物证据 [3]。
保护管理
播报编辑
2013年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实施分级保护措施:建筑外立面禁止任何形式改造,内部空间改造需经文物部门审批 [1] [4]。2017年完成防雷系统升级,2019年加装消防自动喷淋装置 [2] [4]。
日常维护由天津市文物保护中心负责,每季度进行结构安全检测。2021年起实行预约参观制度,开放区域包括门厅、情报工作展示室等约200平方米空间 [3-4]。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曾延毅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1号 [5]。
曾延毅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