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欧洲的快车》是阿兰·罗布-格里耶1966年执导的法国、比利时合拍电影,由让·路易·特兰蒂尼昂、玛丽-弗朗丝·皮西尔等主演,片长105分钟,类型涵盖剧情与惊悚 [1-2] [5]。影片以导演本人在巴黎至阿姆斯特丹列车上的创作构思为叙事框架,围绕虚构的毒品走私犯伊里亚斯及其情妇爱娃展开情节,最终以主角被击毙告终 [1-2]。
全片采用现代主义风格,通过意识流时空跳跃打破传统叙事结构,虚构情节中频繁出现身份模糊的人物设定、逻辑漏洞与假定性场景,展现文艺创作过程中构思与现实的交织 [1] [3-4]。影片开放式结局呈现虚构角色在月台拥吻的场景,同时延续新小说派文学理念,以侦探类型为外壳构建叙事迷宫 [2] [4]。该作品被评论认为具有实验性质,体现了罗布-格里耶对电影创作过程的自我指涉 [3-5]。
- 中文名
- 横跨欧洲的快车
- 外文名
- Trans-Europ-Express
- 其他译名
- 欧洲快车、欧洲特快
- 类 型
- 喜剧、剧情、惊悚
- 制片地区
- 法国、比利时
- 发行公司
- fox福克斯
- 导 演
- 阿兰·罗布-格里耶
- 片 长
- 105 分钟
- 上映时间
- 1966年
- 对白语言
- 法语 法语
- 色 彩
- 黑白
剧情简介
播报编辑
作家兼导演阿兰.罗布-格里耶在巴黎开往阿姆斯特丹的欧洲快车上,构思了一部名叫《横越欧洲的快车》的警匪侦破片。其背景就是巴黎开往安特卫普的欧洲快车。题材是关于毒品走私的。影片主人公伊里亚斯是一名毒品走私犯,他有一个情妇叫爱娃。最后,伊里亚斯被警察开枪打死。构思过程中,朋友们时时提问,导演难以回答,因此影片中人物的身份往往是不明确的,假定的情节比比皆是,不合逻辑的情节和细节也时常发生。最后,火车到站,导演感到拍摄此片困难重重,便放弃了这个念头。然而,导演构思中的影片男女主人公却正在车站月台上紧紧拥抱 [1-2]。
演职员表
播报编辑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Elias/Himself |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 - |
Eva | 玛丽-弗朗丝·皮西尔 | - |
Jean the Director | 阿兰·罗布-格里耶 | - |
Hotel Maid | Nadine Verdier | - |
Lorentz | Christian Barbier | - |
Franck | Charles Millot | - |
Phony Policeman | Daniel Emilfork | - |
Inspector | Henri Lambert | - |
Lucette | Catherine Robbe-Grillet | - |
Marc | Paul Louyet | - |
Suitcase Salesgirl | Virginie Vignon | - |
Le Petit Mathieu | Gérard Palabrat | - |
-- | Ariane Sapriel | - |
Homme aveugle | Ivo Pauwels | - |
Cabaret Singer | Clo Vanesco | - |
职员表
制作人 | Samy Halfon |
导演 | 阿兰·罗布-格里耶 |
副导演(助理) | Jean-Marie Dedonninck、Claude Him |
编剧 | 阿兰·罗布-格里耶 |
摄影 | Willy Kurant |
配乐 | Michel Fano |
剪辑 | Bob Wade |
制作发行
播报编辑
制作公司
Como Film Production
发行公司
Trans American Films [美国] ..... (1968) (USA) (subtitled)
上映日期
芬兰
Finland
2025-08-05
美国
USA
影片评价
播报编辑
罗勃—格里叶这个“新小说大虾”兼编导演于一身,为影片增添了浓浓的文学味。影片属于“现代主义”风格,打破叙事线索的因果联系,情节没有连贯性,采用意识流的时空跳跃等表现手法在当时很超前,简单来说就是用文学的意识流手法来表现一个文学作品的构思设想过程,很富有创意,但多少有点掩盖其内在的浮夸。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