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额(拼音:héng é)是汉语词汇,指横向设置的匾额类标识物。其核心含义包含横置的匾额、对联横批和横幅标语三种表现形式,在传统文化中与对联组成有机整体,可通过内容辅助区分上下联位置 [1]。该词的构成体现汉语形声字特征,"横"部源于门框横木的实物形态,"额"部由额头引申为牌匾含义。作为建筑装饰与文化符号载体,清代文献已有"梅花素靥描横额"等记载。
- 中文名
- 横额
- 拼 音
- héng é
- 近义词
- 横匾、横批
- 出 处
- 《花月痕》
- 构 成
- 形声字(木+黄,页+客)
- 功 能
- 对联定位辅助 [1]
词义解析
播报编辑
包含三层核心释义:
- 横置匾额:特指厅堂、轩斋等场所悬挂的横向木质牌匾,有别于竖式匾额
- 对联横批:作为传统对联的组成部分,通常位于楹联上方居中位置,起概括主题作用 [1]
- 横幅标语:指横向条幅宣传载体,常见于大型活动场景
文化功能
播报编辑
在对联体系中的应用具有特殊价值:
- 当对联平仄规则不严格时,横额内容可帮助判断上下联对应关系 [1]
- 散文体对联通过横额确定文本阅读顺序 [1]
- 传统建筑中横额与楹联形成"三位一体"的装饰体系
字形结构
播报编辑
由"横""额"二字构成:
- 横:形声字,篆书从木、黄声,本义为门框上部横木,《诗经·陈风》'横门之下'即指此物。引申为水平方向延伸的物体表征
- 额:形声字,从页(头部)、客声,本指人额头部位,《说文解字》释为'頟也'。后引申指建筑门楣处的牌匾
历史例证
播报编辑
清代文献中可见具体应用:
- 裴维安《春云怨》"梅花素靥描横额",描绘梅花纹饰与匾额的结合
- 白胤谦《湖南纪行》'横额自前代',记录古建筑横额的历史传承
- 《花月痕》作为该词较早书证,确立其文学语用地位
现代应用
播报编辑
包含传统与当代双重场景:
- 古建筑修复中仍保留传统横额制作技艺,材料多选用楠木、紫檀等硬木
- 现代书法展览常采用横额形式集中展示主题内容
- 节庆活动中横幅标语的使用频率高于传统木质横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