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福兴堂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538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系二进悬山式土木砖石结构,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平面呈长方形,面阔50.3米,进深31.1米,共有22间房间,6间厅堂,5个天井,一个广庭,呈左右对称结构。建筑内还留有近代莆仙画家李霞、清末举人诗人郑翘松和惠安瓷画家陈尧民等的书法和画作,门户、窗户及梁坊上饰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等,因此福兴堂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绝唱”。 [3-4]
- 中文名
- 永春福兴堂
- 地理位置
-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
- 所处时代
- 1947年
- 保护级别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编 号
- 8-0610-5-094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建成后时局动荡,李家人散居南洋及上海等地,没能乔迁新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政府管理,用作区公所、粮库,也曾驻过军队、种过草菇。
1986年,产权交还李武宗后裔。 [6]
建筑特点
播报编辑
永春福兴堂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538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系二进悬山式土木砖石结构,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平面呈长方形,面阔50.3米,进深31.1米,共有22间房间,6间厅堂,5个天井,一个广庭,呈左右对称结构。屋面以青瓦和土红色望砖铺就,马鞍式屋脊,正脊、垂脊上装饰剪瓷、堆贴、灰塑,纹样有花鸟、走兽等吉祥动物的造型。山墙和隔墙以夯土墙为主,正立面及厅堂墙面由红砖、辉绿岩石、白花岗岩石构筑。 [4]
永春福兴堂规模宏大,规制完整。集多元文化、多元艺术于一体,其间的木梁枋、窗棂、门楣额枋均饰有精美的雕刻,装饰手法有圆雕、线雕、浮雕、镂空雕等,雕琢有历史人物、珍禽异兽、鱼虫花鸟、山水树木等。建筑内还留有近代莆仙画家李霞、清末举人诗人郑翘松和惠安瓷画家陈尧民等的书法和画作。因此福兴堂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绝唱”。 [4]
文物遗存
播报编辑
永春福兴堂正立面装饰以红砖雕刻拼花图案,砖柱饰九曲篆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金玉其章”等对联,窗为圆形镂空石雕,以白花岗岩石为框,内以辉绿岩镂空雕四海游龙、人物等图案。水车堵工笔彩绘、灰塑等。正门为“凹寿式”,以辉绿岩、白花岗岩石构筑,技法有影雕、镂空雕、浮雕、高浮雕等。正门上方有“福兴堂”长方形匾额,两侧有天官赐福浮雕和门簪,额上饰有高浮雕“汾阳府拜堂成亲”场景,侧门门额饰蕉叶形,刻“齐家”“爱国”,两侧雕刻神仙人物作装饰。门柱有“福不唐捐处世毋违十道善,兴堪计日居心要奉三无私”“人间千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阴刻、阳刻篆书、隶书等对联。下落门厅进深三柱,地铺英国制造印花瓷砖,天井两侧带厢房。上落进深五柱,带前后廊。正厅悬有民国年间“视国犹家”木匾,角柱上雕“八仙骑兽”。 [4]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 未解之联
永春福兴堂大门两边外墙的对联采用砖雕形式雕刻而成,内侧两边分别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外侧两边,上联是“金玉其章”,下联四个字至今无人认出。 [5]
保护措施
播报编辑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 地理位置
永春福兴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 [2]
福兴堂
- 交通信息
自驾:从泉州市出发经南惠支线高速—泉南高速—通州大道—环岵公路—永春福兴堂,全程大约6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