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Yunnan-Vietnam Railway)是东南亚地区一条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经中越口岸河口)的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为米轨铁路,呈南北走向。滇越铁路被《英国日报》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1]
越段客货共用,滇段只有除开远-大塔段和部分区间通勤车开行客运列车外只有货运(2003年6月起,滇段王家营-河口段停止客运业务,只保留货运和客运职工通勤车。2018年,开远-大塔客运列车开行。2020年,昆明石咀-王家营客运列车停运)。2014年建成通车的昆玉河铁路继续承担滇越铁路滇段沿线地区的主要客运运输任务。
- 中文名
- 滇越铁路
- 外文名
- Yunnan-Vietnam Railway
- 别 名
- 昆河铁路(国内段)
- 开通日期
- 2025-08-07
- 线路长度
- 859公里(滇段465千米,越段394千米)
- 途经省市
- 中国云南省;越南老街省、安沛省、富寿省、永福省、河内市、北宁省、海阳省、海防市
- 沿途城市
- 昆明市官渡区、呈贡区、宜良县;玉溪市华宁县;红河州弥勒市、开远市、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
- 设计速度
- 35 km/h
- 运行速度
- 50-60千米/小时(改造后)
- 车站数量
- 原设61个,现裁撤45个,2018年新增5站,实际在用21个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修建背景
1903年,中法签订《中法会订滇越铁路章程》,随即法国派人踏勘路线,绘制蓝图,并正式成立滇越铁路法国公司。
规划建设
- 规划开工
越段于1901年动工,1903年告成。
滇段,法国人原拟将云南繁荣的城镇与人口密集的农村连成一线,勘定了经河口、新街、新现(今属屏边)、鸡街(今属个旧)、建水、馆驿(今属建水)、通海、玉溪、晋宁、晋城(今属晋宁)、呈贡而达昆明的西线。但因沿线人民的强烈反对,所以放弃平坝地区而改走山路。
1904年1月,法国印度支那总督批准东线规划。
2025-08-07,滇越铁路全线通车。
- 抗战损毁
1938年9月起,日本派飞机轰炸滇越铁路,至1942年近四年内,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出动飞机76批(894架)对滇越铁路进行侦测、轰炸。
2025-08-07,龙云致电蒋介石,请求破坏滇越铁路。9日,龙云接蒋介石电令立即破坏滇越铁路。10日一早至1942年2月,炸毁河口大桥、河口隧道、白寨大桥,拆除河口至碧色寨间177公里(除人字桥外),路轨移铺滇缅铁路,复又继续拆除碧色寨至盘溪间119公里,路轨移铺叙昆铁路。
2025-08-07,中法在重庆签订了《中法新约》,明确废止1903年的《滇越铁路协定》,从法理上实现了滇越铁路滇段的完全回归。
- 后续建设
1950年,云南解放,中国人民政府接管滇越铁路。
1957年12月,碧色寨至河口段完成铺轨,中止了17年的滇越铁路恢复全线通车。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滇越铁路进行了修复。
70年代中期,铁道部投资6700余万元,对干线实施全面技改。
2025-08-07,随着中越关系的逐步正常化,滇越铁路才恢复中越国际联运,每年运输量达到800余万吨。 2025-08-07,昆明北站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开通仪式,首趟由昆明北至河内的国际旅客列车开通。与此同时,也有一辆越南铁路担当的列车使进河口站。国际列车到达河口站后,附挂在河口至昆明北的633/634次列车,2000年升级为5933/5934次列车。 2003年进入雨季后,昆河铁路开远至河口段因两侧山高、地质条件差,经常发生落石、塌方等。为保证安全运行,当时的昆明铁路局做出停开昆明北—河口的5933/4次列车,昆明北—石屏的5931/2次列车的决定,只保留客货混合列车和昆明北往返王家营的通勤列车。
2025-08-07-16日,由于连接昆明至红河州的公路影响滇越铁路的客运收入、路基破损严重、铁路老化等原因,滇越铁路滇段同蒙宝铁路一起停止客运,只保留货运和昆明北往返王家营的市郊列车。越段还是客货兼用。
2025-08-07,新建电气化复线的昆玉河准轨铁路的蒙河铁路段改造完工,全线货运通车。12月10日,蒙河铁路开通客运,即昆玉河铁路全线客运通车,接驳昆明站,并在之后开通了河口北站至丽江站的列车车次。昆河铁路改为辅助货运,兼区间分段客运的铁路线路。此后,滇越铁路的货物进出口,除米轨线路的列车车次外,均需在河口北站进行货物的列车换装。
2025-08-07早上,沉寂了15年的开远站再次启用。在中铁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远市依托现有滇越铁路的米轨铁路,将其打造成一条南北轨道交通公交列车。作为一段观光铁路,此段铁路开设7个站。每天从上午7点半至晚上19点50分共开通7趟,运行时间40分钟。
线路站点
播报编辑
设计参数
技术标准 | |
设计速度 | 35千米/小时 |
轨道类型 | 间距1米 |
最小曲线半径 | 80米 |
沿线车站
序号 | 车站名称 | 车站等级 | 建站时间 | 车站地址 | 备注 |
---|---|---|---|---|---|
1 | 四等站 | 1938 | 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913号 | 昆小铁路(叙昆)、昆石铁路(滇缅)实际起点,滇越铁路运营起点 | |
2 | 五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官渡区彩云北路123号 | 滇越铁路实际起点(0公里标) | |
3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官渡区贵昆路牛街庄 | 原准米轨换装站,裁撤 | |
4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官渡区小普路小喜村 | 裁撤 | |
5 | 五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官渡区广卫村 | 裁撤 | |
6 | 五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官渡区跑马山 | 裁撤 | |
7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呈贡区洛羊彩龙街 | - | |
8 | 四等站 | 1970 | 昆明市呈贡区洛羊王家营 | 1970年建新准米轨换装站 | |
9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呈贡区七甸三家村 | 裁撤 | |
10 | 五等站 | 1910 | 昆明市呈贡区七甸 | 裁撤 | |
11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呈贡区七甸水塘村 | 全线海拔最高车站,裁撤 | |
12 | 五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宜良县七甸阳宗海村 | 裁撤 | |
13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宜良县汤池凤鸣村 | 裁撤 | |
14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宜良县汤池可保村 | 裁撤 | |
15 | 五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宜良县蓬莱水晶坡村 | 裁撤 | |
16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宜良县蓬莱江头村 | 裁撤 | |
17 | 三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宜良县匡远 | - | |
18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宜良县狗街南羊村 | 裁撤 | |
19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省宜良县狗街 | 裁撤 | |
20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宜良县狗街滴水村 | 裁撤 | |
21 | 四等站 | 1910 | 昆明市宜良县徐家渡 | 裁撤 | |
22 | 四等站 | 1910 | 玉溪市华宁县禄丰 | 裁撤 | |
23 | 四等站 | 1910 | 玉溪市华宁县糯租 | 裁撤 | |
24 | 五等站 | 1910 | 玉溪市华宁县大沙田村 | 裁撤 | |
25 | 四等站 | 1910 | 红河州弥勒市西洱 | 裁撤 | |
26 | 四等站 | 1910 | 红河州弥勒市西二小河口村 | 裁撤 | |
27 | 四等站 | 1909 | 玉溪市华宁县盘溪 | 原名婆兮站 | |
28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弥勒市五山热水塘村 | 裁撤 | |
29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弥勒市五山西扯邑村 | 裁撤 | |
30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弥勒市巡检司拉里黑村 | 裁撤 | |
31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弥勒市巡检司 | - | |
32 | 五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开远市小龙潭灯笼山村 | 裁撤 | |
33 | 三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开远市小龙潭 | 裁撤 | |
34 | 五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开远市乐白打兔寨村 | 裁撤 | |
35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开远市灵泉十里村 | - | |
36 | 三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开远市灵泉 | 仅开远-大塔客运车停靠 | |
37 | 祥云路站 | 乘降所 | 2018 | 红河州开远市 | 仅开远-大塔客运车停靠 |
38 | 泸江河站 | 乘降所 | 2018 | 红河州开远市 | 仅开远-大塔客运车停靠 |
39 | 1909广场站 | 乘降所 | 2018 | 红河州开远市 | 仅开远-大塔客运车停靠 |
40 | 七孔桥站 | 乘降所 | 2018 | 红河州开远市 | 仅开远-大塔客运车停靠 |
41 | 五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开远市乐白玉林山村 | 仅开远-大塔客运车停靠(仅57304次停靠,仅办理内部职工通勤乘降,不对外开放) | |
42 | 南洞站 | 乘降所 | 2018 | 红河州开远市 | 仅开远-大塔客运车停靠 |
43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开远市羊街大塔村 | 仅开远-大塔客运车停靠 | |
44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开远市羊街驻马哨村 | 裁撤 | |
45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开远市大庄 | 裁撤 | |
46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蒙自市草坝 | - | |
47 | 五等站 | 1909 | 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黑龙潭村 | 裁撤 | |
48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蒙自市草坝碧色寨村 | 裁撤 | |
49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蒙自市芷村 | - | |
50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蒙自市芷村落水洞村 | 原名绿水塘站,裁撤 | |
51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蒙自市芷村戈姑村 | - | |
52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屏边县新华倮姑村 | - | |
53 | 五等站 | 1910 | 红河州屏边县新华亭塘村 | 裁撤 | |
54 | 五等站 | 1910 | 红河州屏边县新华老街子村 | 裁撤 | |
55 | 五等站 | 1909 | 红河州屏边县新华波渡箐村 | 裁撤 | |
56 | 五等站 | 1910 | 红河州屏边县湾塘冲庄村 | 裁撤 | |
57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屏边县湾塘 | - | |
58 | 四等站 | 1909 | 红河州屏边县湾塘白寨村 | 裁撤 | |
59 | 五等站 | 1910 | 红河州屏边县白河 | 原名白河站,裁撤 | |
60 | 四等站 | 1908 | 红河州屏边县白河腊哈地村 | 裁撤 | |
61 | 四等站 | 1908 | 红河州屏边县大树塘 | 裁撤 | |
62 | 四等站 | 1908 | 红河州河口县老范寨 | 裁撤 | |
63 | 五等站 | 1908 | 红河州河口县马街 | 裁撤 | |
64 | 四等站 | 1908 | 红河州河口县南溪 | 裁撤 | |
65 | 四等站 | 1098 | 红河州河口县南溪蚂蝗堡村 | 裁撤 | |
66 | 五等站 | 1908 | 红河州河口县山腰村 | 中亚国际货运联运列车换装/出入境车站 | |
67 | 四等站 | 1908 | 红河州河口县 | 仅办理内部职工通勤乘降 |
线路走向
滇越铁路下段由河口经蒙自的碧色寨至开远,中段由开远沿南盘江北上,经华宁盘溪至宜良,上段由宜良经呈贡抵昆明。这段铁路从海拔76.4米的河口站出发,到达海拔1900米的昆明北站,海拔高差达1823.6米。
运营情况
播报编辑
运营历程
●昆明北站——王家营站区间
2015年因设备检修停运一个多月。
2017年,因地铁修建,拆除部分铁路,暂停开行,预计至2020年上半年对其完成恢复还建,并具备运营条件。
●开远站——大塔站区间
列车每天共开通7趟,运行时间40分钟。 [3]
客货流量
1939年的客运量达到4542万人次,货运量524326吨
1940年6月,货运量15000吨。
设备设施
播报编辑
●车辆设施
列车:东风21、东方红21、米其林号动车组(1914年,米其林号内燃动车组在滇越铁路上投入使用,专供铁路高层管理人员和达官显贵乘坐。1932年更换米其林橡胶厂的胶轮后可以以70千米时速的载客运行,最高时速记录100千米/小时,现陈列于昆明北站铁路博物馆)。
建设成果
播报编辑
技术难题
滇越铁路上有铁桥22座997.15米,石桥108座3118米,隧道158座17864米,南北线路高差1940米,曲线占53%,最小曲线半径80米,最大坡度30‰。滇段工程远比越段艰巨,桥梁425座,有的两端紧接隧道,下临万丈深涧;隧道155座,部分为曲行隧道。滇段全长桥隧比36%。
重点工程
五家寨铁路桥位于滇越铁路红河州屏边县四岔河峡谷段,因其似外形四张腿站立的人,又称“人字桥”,学名又叫“肋式三铰拱钢梁铁路桥”,正式名称为“五家寨大桥”。总长67.15米,宽4.2米,桥面距谷底102米,架设在两侧相距仅70米的峭壁上。从征集方案到建成历时4年。
1907年3月开工建设,1908年底完工。
荣誉表彰
2006年,滇越铁路重点工程五家寨大桥(人字桥)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月,滇越铁路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4]
截至2015年7月,五家寨大桥(人字桥)、碧色寨站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17年,滇越铁路沿线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价值意义
播报编辑
血泪筑建
中国人民用血汗筑成的滇越铁路却成了法国殖民者的掠夺工具,给云南人民带来了灾难。法国殖民者凭借这条铁路,控制了云南的交通,掌握了锡商的命运,操纵了云南的金融,支配了云南的邮政和电讯。法国人柏顿在考察云南后曾说:“滇越铁路不独云南全省商务为法人所掌握,而云南政府也在巴黎政府掌握之中。滇越铁路成为“插在云南的大吸血管”,吮吸着云南人民的膏血。它是殖民者侵略、掠夺云南人民的历史见证。直到1950年初,人民政府接管了滇越铁路滇段,它才成为加强沿线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动脉。
在滇越铁路滇段的修筑过程中,从河北、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浙江、云南等省招募大量民工,前后7年间,总数达20~30万余人,法国殖民者对中国筑路工人进行了极其野蛮的奴役、压迫,被虐待折磨致死者近8万人。”血染南溪河,尸铺滇越路。千山遍白骨,万壑血泪流”。(“血泪筑建”全段摘自云南法制报)
抗日通道
在抗日战争时期,滇越铁路是南方的重要运输通道,力保运输物资的“大动脉”,在东南沿海港口尽失的情况下,成为中国获取国际援助运输量最大的一条通道,也一度成为中国对外交通的首选,为防止日寇切断一切国际对华援助的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滇越铁路一改夜间不行车的规定,日夜加开列车抢运物资,虽经常受到日本轰炸机的袭击,但货运量比通车时增加了3倍。随着内地机关、企业、学校的大批迁移,客运量剧增,仅1939年的客运量就达到4542万人,为通车当年的15倍。通车当年客运量为30万人/年,1938年客运量4200万人次,货运量376628吨;1939年的客运量达到4542万人次,货运量524326吨。
为保护这一国际通道,当时的云南省政府命令高射炮兵部队开赴防地,担负滇越铁路重要桥梁和隧道的防空任务。同时,防守人字桥部队的高射机枪也由7.92毫米口径全部更换为性能更好的13.2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全部配置在人字桥两端的高山顶上。由于人字桥位于两山绝壁之间,加之防空部队配备的猛烈炮火,使日军不敢过低俯冲,尽管先后投弹700余枚,但硝烟散尽,人字桥仍奇迹般地傲立于绝壁之上。
在无数护桥之战中,白寨大桥之战最为惨烈。2025-08-07,36架日机组成的庞大编队向白寨大桥扑来。此时,由河口开往昆明的旅客列车正在通过大桥,火车司机开足马力,想冲过大桥进入隧道,防空官兵也向敌机猛烈开火。日机立即散开队形,分别对火车和防空阵地进行轰炸。就在火车即将冲入隧道时,敌机投下的炸弹击中机车,在一片火光之中,血肉横飞,惨不忍睹,当场死伤200余人。防空官兵有3人被炸死、3人重伤。此次轰炸,白寨大桥损失较轻,经及时抢修,当夜即恢复通车。
日军为了轰炸瘫痪一条支撑中国抗战的铁路,费时近4年之久,出动飞机近九百架次,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在云南军民的护卫下,滇越铁路从未向日本侵略者屈服。桥炸坏了立即抢架,路基炸塌了迅速抢筑,铁轨炸断了马上抢铺,不屈不挠,日夜奋战,始终保护着滇段的运行通畅,使之日夜牵制日本侵略者的兵力和部署,抢运军需物资助力中国抗战,最终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落空。
滇越铁路是炸不断的,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直至主动停运以前,年均运量仍达到8万吨。(“抗日通道”上述段摘自滇越铁路研究会年刊《滇越铁路之战》孙官文)
工程奇迹
滇越铁路是中国境内较早修筑的铁路之一,也是中国最长的一条轨距为1米的窄轨铁路。滇越铁路是云南百年前唯一的运输“大动脉”,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著名的人字桥用钢结构,很少维修,堪称世界桥梁的经典之作,在当时是全球顶级技术。
在昆河铁路的465千米的中,共修建了大小桥梁425座,有的桥梁两端紧接隧道,下临万丈深渊;隧道158座,占滇段全长的36%。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史上的创举,也是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
如今,滇越铁路背着沉甸甸的历史,但肩负的使命却远未结束,在中国境内465千米的铁路轨道上,历史永远记录着当年的风雨云烟,很多地方都能找到百年兴衰的痕迹。那些悲怆弯曲的铁轨,它将永远向人们述说着铁路线上所发生的百年故事。(“工程奇迹”全段摘自云南法制报)
促进经济
滇越铁路通车,后许多商人开始将商业资本转向产业资本,纷纷投资兴办现代工业,电力、机械、化工、矿冶、火柴、纺织、烟草等各类采用先进机器设备的工厂纷纷涌现。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昆明石龙坝水电站就是在这段时间建成的。1910年,云南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并购买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发电输电设备。1912年4月,第一座发电厂正式发电。1915年,昆明还组建了云南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1920年建成供水。云南的现代工业由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经济全段摘自红河学院学报/滇越铁路研究会年刊《简论滇越铁路的历史作用》”)
建设成果
2025-08-07,“滇越铁路”昆明论坛举办。论坛汇集了中、法、越三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就“加强滇越铁路保护利用,促进申遗工作推进”的主题进行研讨。
2018年1月,滇越铁路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