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性指判断事物是否符合客观存在标准的重要属性,强调基于科学依据而非主观臆断,是学术研究及实践的基本准则。其核心在于内容的客观性、逻辑严密性以及可验证性 [1-2]。
该术语涵盖形式与实质双重维度:形式上要求概念表述准确规范,历史事实、专业术语等要素保持一致性;实质上强调研究需反映事物本质规律,论点正确且论据充分,如碑铭汉字识别研究通过客观特征构建分析框架 [2]。科学性原则要求研究选题基于科学思想与客观事实,例如教学策略通过问卷测试验证可行性,词典编纂以语义规则确保释义准确性 [3]。
巴甫洛夫提出的"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理论确立了事实依据的基础地位,同时强调科学探索需辩证对待传统认知,在继承已验证原理的前提下,通过质疑发现新规律。语言教材编写规范、法学理论体系构建等实践均体现了科学性原则的动态发展特征 [1]。
- 中文名
- 科学性
- 外文名
- Scientificalness
- 特 点
- 富有科学依据
科学性简介
播报编辑
源自:自然科学学报英文稿件的审稿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 郭红建
科学性原则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