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西。 [10]是唐至明代古渡与故城遗址,蒲津渡是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河桥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前541年),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改建为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 [4]
蒲津渡为黄河古渡口,自古以来就是秦晋的交通要道,金元之际,浮桥毁于战火,只剩下后因黄河改道西移,渡口废弃,铁牛被淤泥埋没。蒲州故城遗址在蒲津渡铁牛以东2千米处。遗址分东、西两城,占地面积约4.26平方千米。地表残存部分城墙及建筑。分为内、外城,内城为明代夯土包砖城,外城为唐代夯土城;内城存城墙、城门、敌台、瓮城、鼓楼及角楼遗址,外城存有东土门东北角及东南角的局部残垣。遗址的发掘为唐代以来黄河渡口的变化和黄河的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 [7] [9] [11]
2025-08-06,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025-08-06,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1]
- 中文名
-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
- 外文名
- Pujindu Yu Puzhou Gucheng Relic Site
- 地理位置
-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西
- 所处时代
- 唐至明
- 占地面积
- 约 4.26 km2(蒲州故城遗址)
- 保护级别
-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 号
- 5-0011-1-011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1989年8月,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当地老人、采用探杆控测后,在地表下六七米深处,挖掘发现4尊铁牛、4尊铁人、4个铁柱墩、2座铁山及七斗北星柱等遗物。
199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地、县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于同年3~6月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
1996年4月,国务委员李铁映到永济视察蒲律渡遭址博物馆,提出将牛与水隔开的设想。
1997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了将铁牛原位提升成顶升12.2米,下做隔水层的保护工程方案;同时要求进一步弄清铁牛下部结构和遗址地层情况,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在第一次发掘的基础上发掘600平方米。 [9]
2012至2016年,为配合大遗址保护项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蒲州故城遗址的东门瓮城、西城内西北部等区域展开主动性发掘,发现了一段东西走向、长约130米的北朝—唐时期夯土城墙。 [7]
遗址特点
播报编辑
蒲津渡为黄河古渡口,自古以来就是秦晋的交通要道,河桥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前541年)。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改建为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金元之际,浮桥毁于战火,只剩下后因黄河改道西移,渡口废弃,铁牛被淤泥埋没。 [11]
蒲州故城遗址在蒲津渡铁牛以东2千米处。遗址分东、西两城,占地面积约4.26平方千米。由于地貌变迁,城外的护城河、城内的街道体系和古建筑遗址均被掩埋于地下,地表残存部分城墙及建筑。这部分城垣是明代在唐河中府的基础上所建,分为内、外城,内城为明代夯土包砖城,外城为唐代夯土城;内城存城墙、城门、敌台、瓮城、鼓楼及角楼遗址,外城存有东土门东北角及东南角的局部残垣。 [7]
文物遗存
播报编辑
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第二次考古发掘有宋、金时期堆积的路面遗迹。有南北走向、宽3.3米的石铺路面,石面上出土有唐代“开元通宝”、宋代“对宗元宝”“元丰通宝”、金代“正隆元宝”等十余枚货币。铁牛北侧有面阔三间的建筑基址,为砖体墙基础石柱,夯土地面等均尚在。有明正德年间(1505~1521年)创修的石堤,下钉柏木桩,中间贯铁锭。在七星柱附近,清理出正德十六年(1521年)石碑一通。 [9]
2012至2016年,在蒲州故城遗址的东门瓮城、西城内西北部等区域出土大量白釉瓷碗残片、莲花纹瓦当、开元通宝、陶罐、素面绳纹里板瓦、筒瓦等遗物。 [7]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相关记载
据史载,蒲州故城古名浦坂,曾是尧舜之都。由于蒲津桥的建设,这里曾为历史上一座名城。尤其是在唐代,蒲州为黄河之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元八年(720年),它与陕、郑、汴、怀、雄州并称“六大雄城”。隔一年,又改升河中府,定为中都。开元十二年(724年),为京幾四辅中的上辅,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宋代因之。此后,随着时代的更替,蒲州虽没有盛唐时代那样繁盛,但也始终没有改变它的中心位置。直至明、清,蒲州府一直为河东一大重要城市。 [5]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创建于北周时期,唐时最为繁盛,曾两建中都,为四辅之。金正大八年(1231年)元兵攻城:金将截城之半,留守内城,即今所见东、西城的格局、此后西城成为蒲州城的主要城池,元至正十年(1350年)增修,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筑,建筑基址和街道体系遍布地下。 [3]
艺文
蒲州故城
蒲城寂寂净无烟,维蝶巍巍一水,
入海黄河傍古树,依山白日照残坦。
铁牛声啸吞青土,雀楼高幻碧天。
主薄诗情犹未尽,风驿再领是何年? [2]
文物价值
播报编辑
蒲津渡遗址的发掘为唐代以来黄河渡口的变化和黄河的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尤其是唐代地层以上13米全部取土样保存,为研究黄河的环境变化提供了实物;对研究黄河故道的变迁、水文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用资料。特别是唐开元铁牛数目之多、体积之宏、分量之重、铁质之优、造型之美、工艺之精、实用价值之大,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桥梁架设、冶炼铸造以及黄河变迁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有很大的历史考古价值。 [9]
保护措施
播报编辑
2025-08-06,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1]
保护范围:除蒲津渡遗址保护范围划至蒲津渡围墙外,蒲州故城内外城四周城墙遗迹各外延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蒲津渡遗址博物馆围墙北、西、南各外延300米;蒲州故城内、外城墙四周各外延300米。 [8]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 地理位置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
- 交通信息
乘坐永济市内中条山文旅直通车至黄河大铁牛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