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隅"作为汉语词汇,读音为jiǎo yú,本意指"角落的角落",相较于普通"角落"带有更狭窄、更压抑的语义色彩 [1]。该词通过"角"(边沿相接处)与"隅"(山水弯曲边角处)的复合构词,强化了空间位置的边缘性与封闭感。在文学翻译中常被用于具象化心灵空间,如泰戈尔诗歌汉译本中将"solitude of heart"译为"心灵的一个角隅",而在民间工艺领域则发展出"角隅纹样"的专业术语 [3]。
- 拼 音
- jiǎo yú
- 注 音
- ㄐㄧㄠˇ ㄩˊ
- 语义色彩
- 狭窄压抑
- 构词法
- 并列复合词
- 考核实例
- 2014年高二语文试题
- 艺术应用
- 畲族刺绣中的角隅纹样 [3]
语义解析
播报编辑
"角隅"由"角"与"隅"两个同义语素复合而成:
- "角"作为部首字,本义指动物头部的骨质突起,引申为物体边沿相接处
- "隅"属阝部,本指山水弯曲处的边角地域,《说文解字》注"隅,陬也"
- 二字叠加形成程度递进关系,特指"角落中的偏僻位置",传递出双重边际叠加的空间意象 [1]
文学应用
播报编辑
在文学创作与翻译中,该词常被用于营造特定的空间隐喻:
- 泰戈尔《飞鸟集》第72首汉译时,译者将原文"solitude of heart"转换为"心灵的一个角隅",通过物理空间映射心理状态
- 晋江文学城小说场景描写中,"找了一个角隅的位置"的表述,既凸显图书馆空间的幽闭性,又暗示人物避世的心理诉求 [2]
- 现代诗歌评论认为该词能有效传递"被主流空间排斥的孤独感",其语义张力源于字面意义与情感投射的辩证关系
教育考核
播报编辑
作为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点:
- 南昌市八一中学2014年高二语文试题第1题,将"角隅(yú)"设为正确注音选项
- 部分中学语文试卷的词语运用题中,要求辨析"角落"与"角隅"的语义差异
- 大学汉语言专业教材《现代汉语词汇学》将其列为"同素逆序复合词"典型案例
艺术术语
播报编辑
在传统工艺领域形成专业指称:
- 畲族刺绣将纹样分为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和角隅纹样三大类 [3]
- 角隅纹样特指装饰于织物边角部位的图案,常见于衣襟、袖口等部位
- 该术语应用体现了'角隅'词义从物理空间向装饰美学的延伸,2017年畲族文化专题报道中收录了传统角隅纹样 [3]
语言学特征
播报编辑
- 现代汉语语料库显示,该词使用频率约为"角落"的1/273
- 在近二十年文学作品中呈现修辞功能转型:早期多用于实指物理空间(如"屋角隅"),新世纪后逐渐转向心理空间描写
- 方言调查显示,闽东地区仍保留'厝角隅'(房屋角落)的地道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