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2025-08-06),在沅陵县发生了“辰州教案”。辰州教案发生地分布在沅陵县城马路巷街区,为中西结合的近现代建筑。由永生堂、为善最乐楼、海牧师楼、韦小姐楼、希来德牧师楼、天主堂、宝翰臣牧师楼、傅华梅牧师楼等8栋近现代欧式建筑组成,砖木结构,建筑体量较大。其中永生堂、天主堂坐西朝东,其他均建筑坐北朝南,欧式建筑特色明显。辰州教案发生地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文化入侵史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体现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也见证了不屈的湖南抗战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3]
- 中文名
- 辰州教案发生地
- 地理位置
-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荷花池社区
- 所处时代
- 1902年
- 占地面积
- 约 7763 m2
- 保护级别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编 号
- 8-0654-5-138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2025-08-06),在沅陵县发生了“辰州教案”(沅陵县旧称“辰州”),2名英国传教士被激起民愤的本地居民殴毙,教堂被捣毁。在西方列强的强迫下,清王朝查办地方官员,抓捕300多人,极刑处死6名民众,赔款8万两白银。 [2]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期间,西方列强利用赔款陆续修建了永生堂、天主教堂和诸多牧师楼,在建筑内开展传教等文化入侵活动。 [2]
明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国民革命政府湖南省会由长沙临时迁至沅陵,该组建筑被临时作为政府机关、各社会团体等办公场所使用。 [2]
建筑格局
播报编辑
辰州教案发生地分布在沅陵县城马路巷街区,为中西结合的近现代建筑。总占地面积约77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981平方米,由永生堂、为善最乐楼、海牧师楼、韦小姐楼、希来德牧师楼、天主堂、宝翰臣牧师楼、傅华梅牧师楼等8栋近现代欧式建筑组成,砖木结构,建筑体量较大。其中永生堂、天主堂坐西朝东,其他均建筑坐北朝南,欧式建筑特色明显。 [2]
主要建筑
播报编辑
永生堂
永生堂,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约865平米,坐西朝东,总共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及以上局部两层),地下一层为教友托儿所,一层为礼拜堂,以上局部二层为钟楼。建筑本体的保存完好,其格局与平面构成均为典型巴西利卡式基督教堂平面,门窗也是基督教特色,相比周边区域的基督教堂甚至是长沙的基督教堂都更具特色。 [3]
韦小姐楼
韦小姐楼为一两层西洋式砖木结构住宅楼(下部有半层架空层),为来华传教的牧师及重要教友使用。该牧师楼也坐落在马路巷的一侧,位于永生堂东北方向,被围合在一个由传统青砖造型围墙环绕的院落中,因为宗教意义相对较小,故没有遭到大的破坏。虽因年久有小部分损坏,但其建筑本体总体保存完好。 [3]
牧师楼(原海牧师住宅楼)
牧师楼为永生堂下首复初会,为一两层西洋式住宅楼(下部有半层架空层),为来华传教的牧师及重要教友使用。该牧师楼位于永生堂南侧,总体保存情况完好,但原室外木楼梯有损毁,屋顶及屋檐因年久失修有部分损坏。 [3]
牧师楼(为善最乐楼)
天主堂
天主堂位于马路巷9号,占地约1.5亩,一栋20间并带一小院落。建筑本体保存较好。因为教友不多,大部分时间天主堂关闭,仅在西方传统节日时才会开放并举办一些宗教活动。天主堂建筑主体为一两层外廊砖木结构小楼,主要做礼拜用,外侧有一小院落。 [3]
历史价值
播报编辑
辰州教案发生地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文化入侵史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体现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也见证了不屈的湖南抗战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
文物价值
播报编辑
辰州教案发生地遗存建筑是湖南省最大的近现代建筑群之一,建筑文化元素丰富,欧式与中式风格共存,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和真实写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和文化交融的代表。 [2]
保护措施
播报编辑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地理位置
辰州教案发生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荷花池社区。
荷花池社区居民委员会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辰州教案发生地,路程约1.4千米,用时约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