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长征
- 外文名
- The Long March
- 类 型
- 剧情、历史、战争
- 出品公司
- 广西电影制片厂
- 制片地区
- 中国大陆
- 拍摄地点
- 江西、四川阿坝、贵州、广西、陕西、甘肃
- 导 演
- 翟俊杰 [12]
- 制片人
- 赖志奎
于华
陈利国
王云人
- 片 长
- 194 分钟
- 上映时间
- 1996年
- 对白语言
- 汉语普通话
- 色 彩
- 彩色
- imdb编码
- tt9501826
- 主要奖项
- 第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 [7]
第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 [7]
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8]
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 [10]
第7届五个一工程奖 - 在线播放平台
- 1905电影网、爱奇艺
剧情简介
播报编辑
1934年秋,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撤出江西根据地,突围北上抗日。湘江一战,八万六千红军锐减为三万余人。李德、博古(马晓伟饰)等人不顾蒋介石众兵设伏,把希望寄托在和红二、六军团的湘西会师上,中央红军危在旦夕。
在毛泽东(唐国强饰)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再越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接着又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巧夺金沙江,飞越大渡河,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翻越大雪山后,红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北上到达西康阿坝地区后,张国焘恃兵自重,公然分裂红军。面对危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果断率红军先遣队继续北上,使红军再一次摆脱困境。
2025-08-0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甘肃东部会师,完成了历时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5]。
演职员表
播报编辑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4] [6]
角色介绍
播报编辑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1] [5]
幕后花絮
播报编辑
- 该片是唐国强自1978年作为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经历了18年的等待后第一次扮演毛泽东 [14]。
- 唐国强除了每日三顿以“国氏”为主食外,吃的全是素食,而其他几位领袖扮演者也无一例外被要求减肥,饭桌上一色的素菜,而与之相邻的桌旁却肉味飘香,而且导演还专门派了工作人员每天密切监视,影片拍了九个月,这些扮演领袖的演员们也就吃了九个月的素,减了九个月的肥 [14]。
- 扮演朱德的王伍福减肥减出了大面积胃溃疡 [14]。
- 由于周恩来的耳垂较大,而刘劲的耳垂则欠稍许,造型师颜碧君给刘劲出了个主意让他把耳垂拽下来。结果刘劲拽了九个月的耳朵,耳朵被拽得结了疤,而且两个耳朵已经完全没有痛觉了 [15]。
- 摄氏零度以下的高原缺氧环境中,演员朱媛媛正值生理期时,由于拍摄需要,她须将整个身子陷到沼泽地里,直到乌黑的水淹没她的脖子、脸,直到从外面看不见人,只看见水面上冒泡泡。为追求最好的效果,这场戏拍了五六遍,通过时朱媛媛差点昏厥 [11]。
获奖记录
播报编辑
幕后制作
播报编辑
演员选择
选演员时,翟俊杰决定让唐国强饰演毛泽东,震惊了所有人。许多观众对他的印象是“奶油小生”,多是质疑之声。翟俊杰给大家讲,观众们已经熟悉之前饰演毛泽东的演员,如果继续让他们演,新片会有陈旧感,这样会陷入模式化表演,会更糟糕,因此需要推出一个饰演毛泽东的新演员。首先从年龄看,唐国强和长征时的毛泽东一样,都是40多岁。然后从身高看,唐国强身高一米八,接近毛泽东。其次从长相上看,也有造型的可能性,比以往的演员更神似。再者从文化素养看,他的文化素养较高,喜欢读书,尤其是史书。最后一点,他与毛泽东一样,都喜欢写毛笔字。当翟俊杰列出这几条后,周围人也都信服了 [11] [15]。
拍摄过程
角色定下后,唐国强和全体演员都开始认真学习党史、军史,同时苦练“毛体”。他们在旧报纸上练习写字,很多人向唐国强要字,就连门口卖担担面的老乡也请他写字,他都乐呵呵地答应。毛泽东的鼻子比较圆润,八一电影制片厂化妆师颜碧君给唐国强设计了一个微型弹簧圈,放到鼻腔里,就像了。
翟俊杰给所有演员定了一条规定,不管是谁,减肥是第一要务。剧组附近有个水塘,唐国强、饰演周恩来的刘劲、饰演朱德的王伍福每天都下去游泳,消耗一定的热量才上来。唐国强每天节食,晚上饿醒了就吃点小西红柿、喝点水 [14]。
更苦的是真实拍摄,剧组严格按照红军当时的路线重走了一遍长征路。从江西到甘肃,剧组跋涉了8个月,当年红军爬过的雪山、走过的草地,他们全都体验了一遍 [11]。
影片评价
播报编辑
大众评分
网站 | 评分 | 参评人数 | 统计截止日期 |
豆瓣 | 7.6/10 | 2319 | 2024/9/22 [17] |
专业评价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全景式表现长征全过程的影片,长征中的所有重要事件、重要战役都一一表现。例如湘江之战,在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很少被表现,该片开篇就是湘江之战的惨烈场面,把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呈现出来。该片也直面了中共党内的分歧和斗争,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血的教训认识到毛泽东的作用并将红军的领导权交还他,而后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的过程,难能可贵。影片在影像处理上也非常出色。激烈的战斗、行军场景,人物情感的细致描写,史诗性的格局,扣人心弦的故事,深深打动观众 [2-3]。(《人民日报海外版》评)
影片中,宏大壮阔的战争场面与温婉细腻的人物情感相穿插,伟大领袖领导艺术的卓尔不凡与无数普通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相辉映,刚中带柔、苦中掺喜。该片没有一味向观众兜售战争的苦难与悲壮,而是用大篇幅诠释每一个角色作为普通人在特殊时期以怎样最真实、最寻常的方式活着。影片对平凡人日常表现的刻画,让观众一改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铁血生硬甚至教条刻板的冷印象,即使是孩童去观看,也不会有抵触感和排斥感。这正是影片最难能可贵之处。铁血男儿、温情女性,革命领袖、普通战士,都是《长征》的主角。电影没有刻意突出领袖的重要地位,更没有分外强调英雄主义,而把大量的镜头放在长征中的普通红军战士身上,让观众深深体会到,长征的胜利离不开伟人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无数红军战士的忘我牺牲和不懈坚持 [13]。(山西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