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护栏、墓道构成;墓冢高4米,直径7米,汉白玉贴面;墓碑通高2.4米,碑身高1.8米。陈独秀墓是国家重要人文景观红色旅游基地、光荣传统教育研究基地。 [3] [13]
2025-08-06,陈独秀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15]
- 中文名
- 陈独秀墓
- 外文名
- Chen Duxiu's Tomb
- 地理位置
- 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
- 所处时代
-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 占地面积
- 1058.85 m2
- 保护级别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开放时间
- 08:30—16:00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 号
- 7-1746-5-139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27日,贫困交加的陈独秀,在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终年63岁。由于家中极度贫困,无钱安葬,江津的两位名士邓蟾秋、邓燮康叔侄为陈独秀提供了一块墓地,又为他置办了楠木棺材和寿衣,用丝帛包裹全身入殓,将他安葬在大西门外鼎山山麓之康庄。书法家葛俞康篆刻了“独秀陈先生之墓”的碑文。 [1-2]
1979年10月,陈松年征得当地有关部门同意和资助,以延年、乔年、松年、鹤年四个儿子的名义重修了墓地。 [2]
1982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对陈独秀墓进行重修。 [9]
1999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对陈独秀墓进行修缮。 [1]
2001年,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对陈独秀墓墓体进行了修葺。 [7]
2004年,安庆市人民政府拨款并号召全市共产党员捐款筹建独秀园,捐款300元以上的人将其名字刻在纪念碑上,并颁发纪念手册一份,以示永久纪念。 [1]
建筑格局
播报编辑
陈独秀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护栏、墓道构成。墓冢高4米,直径7米,汉白玉贴面。墓碑通高2.4米,碑身高1.8米。墓台两层,正方形,通高2.4米,四周有汉白玉栏杆。墓南台阶与长30米、宽6米的墓道相连接。 [3]
主要建筑
播报编辑
- 牌坊
- 惊雷浮雕墙
惊雷浮雕墙位于牌坊正前方,上面记录了陈独秀的生平,如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组建中国共产党、举行中共一大会议等重大事件。 [1]
文物遗存
播报编辑
从陈独秀墓东北方向穿过一条林间小径,约百米处有一简易小院,占地1.2亩,院中二层主楼于1995年始辟为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室。内设5个展厅,由10个标题版面构成,展览使用照片资料153张、文献资料6份、生活用具(家具)16件,其中国家一、二级珍贵历史文物4件。 [14]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相关人物
主词条: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942年),男,安徽怀宁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民国九年(1920年)8月在上海领导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民国十年(1921年)7月发起召开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自民国十年(1921年)7月一大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的五大均当选为中共主要负责人(中央局书记、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停止中央总书记职务。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逝世。 [8]
相关诗文
方园新筑大江边,青发惊风蜀袖寒。
有泪曾经悲破国,凄凉冬雨为君弹。 [6]
蒋力华《长相思·谒安庆陈独秀墓》
民主园,科学园。白玉浮雕松柏间,惊雷霹雳天。
思连绵,望连绵。敬告青年闪闪澜,乾坤正气旋。 [12]
文化内涵
陈独秀墓的两侧,各排列32株杉树,喻示着陈独秀走过的64个春秋;5棵龙柏松,则代表他曾经担任过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或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3]
活动建设
2025-08-06,安庆师范大学领导率师生代表参加安庆市政协祭扫陈独秀墓活动,刘友忠代表学校向陈独秀先生墓敬献花篮,与师生代表瞻仰陈独秀先生的陵墓,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驱深深鞠躬,表达对陈独秀先生忧国忧民、坚贞不屈民族精神的深切缅怀,激发师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5]
文物保护
播报编辑
1982年,陈独秀墓被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1998年5月,陈独秀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2025-08-06,陈独秀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15]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地理位置
陈独秀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铺乡林业村。 [1]
陈独秀墓
开放时间
08:30—16:00 [10]
交通线路
安庆市内乘公交1路至独秀园站下车,即可到达陈独秀墓,车程约半小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