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首都体育学院
- 外文名
-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 简 称
- 首体院(CUPES)
- 创办时间
- 1956年
- 办学性质
- 公办大学
- 学校类别
- 体育类
- 学校特色
-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21](2023年6月) - 主管部门
- 北京市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杨海滨、校长:张霞 [3]
- 本科专业
- 15个(截至2025年4月) [17]
- 硕士点
- 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5年4月)
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5年4月)
- 硕士点
- 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2025年4月)
- 博士点
- 1(联合培养)(截至2025年4月)
- 博士后
- 科研工作站1个(截至2025年4月)
- 院系设置
- 9个教学单位(截至2025年4月)
- 校 训
- 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
- 校 歌
- 《挑战者之歌》
- 地 址
-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
- 院校代码
- 10029
- 主要奖项
- 首都文明单位(2001年)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9年) - 知名校友
- 李炳渊
- 教师人数
- 536人(截至2025年4月)
- 学生人数
- 5400人(截至2025年4月)
办学历史
播报编辑
- 北京体育学校
1962年,教育战线实行院系调整,同年9月学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的体育系。
1979年2月,从北京师范学院分出,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 [2]
1979年2月,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复校。
- 首都体育学院
2000年5月,为适应首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 [1]
2009年,学院成为首批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
2011年,学院获得“体育学”与“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学院通过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审核,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2014年,学校新增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2月,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复同意学校设立“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并纳入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机构名录。12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12]
2023年3月,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正式成立“奥林匹克女性发展基金”。该基金共计人民币50万元,将作为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奖”遗产项目执行。 [18]
2025-08-07,首都体育学院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5]7月18日,德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将230件珍贵藏品捐赠给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教育博物馆,充实其展陈内容,助力其成为集教育、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37]
办校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9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15个。 [17]
学院 | 专业 |
---|---|
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
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 |
运动康复 | |
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 | 休闲体育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体育旅游 | |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体育教育 |
运动训练 | |
体能训练 |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
舞蹈表演 [7]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4月,在编教职工总数53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475人,博士生导师37人,硕士生导师136人。学校拥有一批教学科研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以及高水平专业人才,包括国家级海外人才项目专家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冰雪科学家等15人次,外籍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人选、北京“高创计划”人选、北京项目专家特聘教授、百千万工程市级人选、长城学者、教学(青年)名师、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人选等46人次,北京市创新团队9个,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国家级及以上运动健将与裁判近百人次,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名誉教授、客座教授52人。外籍专家拉兹洛·瓦伊达荣获第16届北京市“长城友谊奖”。 [17]
类别 | 名单 |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钟秉枢 |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 体育教师核心教学技能培养团队(2021年,尹军) [10] |
姓名 | 立项时间 | 类别 |
---|---|---|
1995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
王文生 | 2004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李京诚 | 2006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魏利婕 | 2009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茹秀英 | 2013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茹秀英 | 2014 | 全国优秀教师 [6]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拥有体育学和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体育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体育学位居全国108所高校第5。学校共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等3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5]
类别 | 名称 |
---|---|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 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 | 体育学 |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 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体育学、心理学 [5]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学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体育、新闻与传播 [19]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4月,学校9个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2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运动康复、体能训练、公共事业管理等3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除体育旅游、冰雪运动、电子运动竞技与管理等3个新建专业外,其他12个专业全部入选国家“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60%。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1个。 [5]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新闻学、舞蹈表演 |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体育教育 |
北京市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 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 |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运动康复、体能训练、公共事业管理 |
北京市百名品牌专业 | 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 |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 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 北京老年医院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 |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老年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5] [7] [14] [20]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田径、篮球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田径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社区体育 [13] |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 运动竞赛学、学校体育学、武术等 [7] |
- 教学成果
2020年,学校《体育经济学》课件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重点课件,《人体解剖学》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一般课件,《冬季奥运项目报道手册》、《篮球运动技术教学双语教程》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一般教材。 [7]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荣获市级成果获奖110余项,包括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0项,优质课程21门,优质教材、课件等19项。 [5]
名称 | 获奖类别 |
---|---|
《田径――专升本》(教材) | 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2月,已与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南丹麦大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新加坡国家基因研究院、希腊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中俄体育院校联盟,目前已有中方26所和俄方14所院校加入。建有全球唯一的奥林匹克教育博物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累计接待中外参观学习者超过10万人次,成为持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基地和向世界展示我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成果的窗口。 [5]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4月,学校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等2个直属研究机构,有体医工融合高精尖创新中心,科学训练与主动健康研究中心。 [5]
截至2024年11月,首都体育学院拥有体育医学工程学交叉学科平台。 [32]
类别 | 名称 |
---|---|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 运动能力评价与研究综合实验室 |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 | 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运动实验室 [7] |
北京市级优秀学术创新团队:
名称 | 立项时间 |
---|---|
振动力量训练团队 | 2009年 |
《落实中央7号文件》团队 | 2010年 |
科研竞技
-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科技冬奥”专项项目(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示范),“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获批科研经费总额4400万元。 [11]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连续5年主持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研奖,重大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训练与主动健康研究中心获批“健康北京示范基地”,“体育医学工程学”获批市属高校交叉学科平台。 [5]
名称 | 类别 |
---|---|
北京奥运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 | 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著作论文成果二等奖 |
卷首看时局:中国学校体育时局分析 | 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著作论文成果二等奖 |
新一轮《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研制及配套政策研究 | 201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国际竞技体育体系和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 | 201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制度变迁、城市遴选、市场开发—我国综合性体育赛事改革研究 |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9] |
- 竞技成绩
截至2025年4月,学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787场,41人次获国际重大比赛第一名,1273人次获全国性比赛第一名。新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0余项,多名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中斩获佳绩。学生就业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5]
体育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底,馆藏纸质图书53.98万册,其中外文纸质图书2.73万册;电子图书439.58万余册,电子期刊23.5万余册,自建数据库4个。 [7] [30]
- 体育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批,由首都体育学院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刊物,学报为双月刊,单月中旬出版,学报是北京大学核心期刊收录期刊;学报2013年成为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2012年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学报加入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学校主标识运用中国汉字“首”的字形结构,“首”字意为第一,寓意着超越和领先,是体育精神和学校争创一流的精炼表达。“首”字上方似绵延万里的长城,代表首都的视觉特征,体现了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下方如一条条无限延伸的跑道,体现了学校的学科特色。
主标识色彩运用奥运五环的色彩,象征着在蓝色天空的辉映下,学校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的精神追求。 [2]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横向的学校标识和中英文全称标准字的规范组合。 [2]
精神文化
- 校训
- 校歌
《挑战者之歌》 [2]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本部校区
本部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临中关村科技园区,东临著名的“蓟门烟树”景区。建有教学科研综合楼、实验综合楼、教学实验楼、图书馆、大学生体育馆、田径综合馆、游泳综合馆、训练综合馆、篮球馆、排球馆 、网球馆、武术馆、体操馆、塑胶田径场等设施 [24]。
北校区
北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设有足球场及大型体育场馆,能满足训练,比赛等功能,并对外开放开展训练营及承接比赛项目 [24]。
凤凰岭校区
凤凰岭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风景区,校园占地面积65007.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18700平方米,有10个室内训练场馆及各类教室, 计算机中心、图书馆、医务室、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 [25]。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首都体育学院的北京大学生体育馆是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曾多次成功举办过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活动,如第十一届亚运会篮球赛、国际排球比赛、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2004年国际乒乓球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以及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等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大学生体育馆在2007年承接了第18届(暨第11届女子)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也是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的指定训练场地 [24]。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姓名 | 备注 |
---|---|
杨臣刚 | 中国著名音乐人 [26] |
李炳渊 | 中国著名青年武打演员 [26] |
李飞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管治疗师 [27] |
李贺 | 就职于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 [28] |
李辉 | 北京妙医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妙健康大客户中心负责人兼合伙人 [29] |
徐晖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治疗师长 [29]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获奖时间 | 获奖单位 | 奖项名称 |
---|---|---|
2025-08-07 |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冬奥志愿服务团队 | 被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 [16] |
2025-08-07 | 首都体育学院 | 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36] |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暖气
6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微波炉
650 - 1000 元 / 学年
门禁
校园环境
是
4个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