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s是什么意思| 河蚌吃什么| 肝血虚吃什么食物调理| 用你的手解我的锁是什么歌| 空调出现pl是什么意思| 美女指什么生肖| 政委是干什么的| 后背长痘痘用什么药膏| 肚子胀气是什么原因| 辟谷是什么都不吃吗| 时柱将星是什么意思| 流黄鼻涕吃什么药| 一见倾心什么意思| 尿素偏低是什么原因| 曹仁和曹操什么关系| 黑眼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膝盖疼吃什么药好| 胸椎退变是什么意思| 石敢当是什么意思| 茶麸是什么东西| 孩子呼吸道感染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aso是什么意思| 自助餐是什么意思| 防晒衣什么颜色最好| 肌酐高吃什么中药| 夜叉是什么意思| 静脉曲张是什么引起的| 肌肉拉伤有什么症状| 拔牙什么时候拔最好| 咳嗽吃什么能治好| 扒灰是什么意思| 17点到19点是什么时辰| 胰岛素ins是什么意思| 做了胃镜多久可以吃东西吃些什么| 际会是什么意思| 什么减肥药好使| 我宣你是什么意思| 郭靖黄蓉是什么电视剧| 感冒头晕是什么原因| 鲤鱼喜欢吃什么食物| nba季后赛什么时候开始| 葳是什么意思| 桂附地黄丸治什么病| ro是什么意思| 意大利用的什么货币| 良人是什么意思| 怀孕初期头晕是什么原因| 撮箕是什么意思| 肺结核可以做什么运动| 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 梅尼埃病是什么病| 落差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情商高| 稽留流产什么意思| 肚脐眼中间疼是什么原因| 嘴唇痒边缘痒用什么药| 皮肤粗糙缺什么维生素| 17号来月经什么时候是排卵期| 打豆浆用什么豆子| 蓦然是什么意思| 6月12日是什么星座| 什么鱼适合做酸菜鱼| 梦见采蘑菇是什么预兆| 嘴里起泡是什么原因| 吃什么不会长胖| iga肾病是什么意思| 频繁流鼻血是什么病的前兆| 吃什么食物对头发好| 晟念什么字| 宫后是牛身上什么部位| ca199偏高是什么意思| 石楠花什么味道| 脖子上长痘痘什么原因| 穗字五行属什么| 尿不尽挂什么科|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是什么意思| 脱臼是指什么从什么中滑脱| 木命和什么命最配| 马云是什么大学毕业的| 佛手瓜什么时候结果| 慢性肠炎有什么症状| 开救护车需要什么驾照| 淋巴结回声是什么意思| 梦见采蘑菇是什么预兆| 自言自语是什么| 胃肠造影主要检查什么| 荔枝有什么营养| 拉稀屎是什么原因| 抗原是什么| 睡觉为什么会磨牙| 四柱是什么意思| 财神位放什么最旺财| 七个小矮人分别叫什么| 哈字五行属什么| 离退休是什么意思| 长期便秘吃什么药好| 恐龙吃什么| 右肋下疼痛是什么原因| 毛骨鱼是什么鱼| 隔夜茶为什么不能喝| 重楼的别名叫什么| 肾阴阳两虚吃什么| 学籍卡是什么样子图片| 嘴唇干燥是什么原因| 窝在沙发里是什么歌| 鼻屎多是什么原因| 怀孕两周有什么症状| art是什么| 阿拉是什么意思| 钟点房是什么意思| 佛跳墙是什么菜| 基础油是什么油| 毒血症是什么病| 什么是慰安妇| 孕吐 吃什么| 五台山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不能摸猫的肚子| 月经期吃什么水果| 燕窝什么人不适合吃| 孩子改姓需要什么手续| 结核菌是什么| 看见双彩虹有什么征兆| 颈椎轻度退行性变是什么意思| 外人是什么意思|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 精工手表什么档次| 物美价廉是什么意思| 早饭吃什么好| 肝火旺盛喝什么茶| 过敏去医院挂什么科| 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一句是什么| 唐筛和无创有什么区别| 樱桃红是什么颜色| 麻风病是什么症状图片| 什么家欢乐| 舌苔白腻吃什么中成药| 美国绿卡有什么好处| 检查肠胃挂什么科| 336是什么意思| 胃胀胃不舒服吃什么药| 紫色心情是什么意思| 21.75是什么意思| 梦见剪指甲是什么意思| 什么的万里长城| 鼻子上长脓包型痘痘是什么原因| 周杰伦什么学历| 办低保需要什么条件| 元首是什么意思| 血管脆是什么原因|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天天都需要你爱是什么歌| 吃燕窝有什么功效| 五行中水是什么颜色| 精液是什么颜色| 脸上痣多是什么原因| 经常感冒发烧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高是什么原因| 来大姨妈喝什么汤比较好| 连城诀为什么不火| 梦见下大雪是什么预兆| 漫展是什么| 脑萎缩吃什么药能控制| 筋膜炎挂什么科| 红豆与赤小豆有什么区别| 移花接木的意思是什么| 大姨妈量少是什么原因| 脖子痛什么原因| 治疗舌苔白厚用什么药| 菠萝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嘴唇上火吃什么药| 六月二十八是什么日子| 黄帝内经是什么时期的| 仓鼠咬笼子是什么原因| 子宫内膜囊性增生是什么意思| 79年属羊的是什么命| 情人果是什么| 例假血发黑是什么原因| 炖大骨头放什么调料| 黑苦荞茶适合什么人喝| 面色少华是什么意思| 张国立老婆叫什么名字| 鸡蛋花的花语是什么| 1.24是什么星座| michaelkors是什么牌子| 头伏吃什么| 血干了是什么颜色| 左眼皮跳是什么原因| 胸闷气短看什么科| 下雨了是什么意思| 谷草谷丙偏高代表什么| 丝瓜长什么样| 晚上总是做梦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姨妈血是黑褐色是什么原因| 血清铁低是什么原因| 幼儿贫血吃什么补血最快| 羊蝎子是什么东西| 高干是什么意思| 什么的窟窿| 脑梗吃什么食物| 泥丸宫在什么位置| 羊刃格是什么意思| 后巩膜葡萄肿是什么意思| 死去活来是什么生肖| 长脚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2天产后复查都查什么| ubras是什么牌子| 低蛋白血症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纳囊| 七夕是什么意思| 水色是什么颜色| 念旧的人属于什么性格| ot什么意思| 1比1是什么意思| 什么有所什么| 腿毛长得快是什么原因| 铁蛋白低吃什么可以补| 卫生湿巾是干什么用的| 胎位左枕前是什么意思| 悦五行属什么| 跖疣去医院挂什么科室| 麻批是什么意思| 白凉粉是什么东西| 人的心脏在什么位置| 什么时候可以领退休金| 眼睛痒是什么原因| 念珠菌性阴道炎用什么药| 梵高的星空表达了什么| 心衰的症状是什么| 大象吃什么| 溶血症是什么症状| 很无奈是什么意思| 四个月念什么| jnby是什么牌子| 己卯日五行属什么| 野兔子吃什么| 梦见墓碑是什么意思| 碎片化是什么意思| airwalk是什么牌子| ce是什么意思| 公务员是什么编制| 化妆品有什么| 67年属什么生肖| 阴沟肠杆菌是什么病| 治疗阳痿早泄什么药最好| 荷叶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以免是什么意思| 有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阴虱长什么样| 梦见小孩子是什么意思| 4.5是什么星座| 吃什么能降甘油三酯| 天成是什么意思| 大肠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非淋菌性尿道炎吃什么药最好| 小腿肿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法警是干什么的| 男人吃什么对性功能好| 孕妇痔疮犯了能用什么药膏| 割韭菜是什么意思| 喝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聪明的人有什么特征| 经期血量少是什么原因| cmv病毒是什么病毒| 出道是什么意思| 百度

支付宝健康保障怎么使用 支付宝健康保障金额获得方法

百度 发掘显示,高陵陵园由壕沟、垣墙、神道、东部和南部陵寝建筑等5个部分组成。 播报讨论上传视频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街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 [1]
马王堆汉墓于1972~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三座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 [2]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1] [3]墓葬共计出土1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4-5]
2025-08-06,马王堆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7] [42]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8]2025-08-06,马王堆汉墓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36]
2025-08-06,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长沙举行。 [46]8月消息,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初步形成。 [48]
2025-08-06,湖南博物院发布湖南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数字仿真复原项目最新研究成果,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数字孪生模型首次亮相。 [54-55]
中文名
马王堆汉墓
外文名
Mawangdui Han Tomb
地理位置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街道
所处时代
西汉
保护级别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
9:00—17:00(16:15停止入馆)
建筑面积
5243.8 m2
批准单位
国务院
编    号
7-0631-2-115
门票价格
免费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街道(1984年3月原东屯渡人民公社因境内有马王堆汉墓而改名为马王堆乡),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形似马鞍,故也称为马鞍堆。 [3]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三座汉墓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 [1] [3]
1951年冬,考古学家在长沙进行考古调查,在长沙东郊五里牌发现了2个相连的土冢,根据考古资料判断是汉代墓葬。
195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南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调查马王堆土冢,确认是大型的汉代墓葬群。
1961年,湖南省政府将马王堆土冢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保护性标志,但并没有进行发掘。
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施工中经常遇到塌方,并出现可燃气体。接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学家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座古代墓葬。为了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决定抢救性发掘,湖南省博物馆将这座封土被防空洞扰动的汉墓命名为马王堆一号墓,另一座封土下的被命名为马王堆二号墓。 [9]
2025-08-06,湖南省考古专家向国务院提交报告,申请对马王堆进行正式的发掘。
2025-08-06,国务院发文批准同意对马王堆汉墓进行正式的发掘。
1972年1月,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正式对马王堆墓葬进行科学挖掘,勘测显示出这个墓葬南北长20米,东西长17米,属于大型的古代墓葬。同年1月16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同年4月28日结束。 [9]
1973至1974年初,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马王堆汉墓二号、三号墓。 [4]
马王堆汉墓
1973年9月,国务院批文准许继续发掘马王堆二号墓和三号墓。
2025-08-06~12月14日,马王堆汉墓三号墓首先清理完毕,其中出土的大量帛书是此墓中最有价值的文物。墓中的三层棺都已开裂,覆盖包裹尸体的衣衾严重腐朽,尸体仅存骨骸。 [2] [10]
2025-08-06~2025-08-06,马王堆汉墓二号墓发掘结束。发掘结果表明,二号墓在唐代就已被盗,后又经多次盗掘,破坏极为严重,棺椁倒塌,大量文物被毁,墓主人的遗骸散乱不堪,仅发现3枚印章,上面分别刻有“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苍”字样。 [10]
马王堆汉墓考古挖掘完成一、二号墓坑填塞,出土的女尸、素纱襌衣及一大批西汉器皿和锦帛书画等都保存于湖南省博物馆;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供人们参观。 [2-3]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37]
2025-08-06,湖南省博物馆消息,湖南省博物馆首次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未整理纺织品进行系统性清库,清库时在菱纹绮残片里发现了文字。“这是首次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是典型的篆隶,体现了汉初高超的纺织品织造技艺。” [37]
2022年10月,湖南博物院专家研究发现,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安乐如意 长寿无极”的吉祥语句,是已出土丝织品中发现最早的成句文字,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38]
2025-08-06,入选湖南省第一批省级大遗址名单。 [41]
2025-08-06,马王堆研究院在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宣告成立,并聘请了首批特聘研究员。 [45]
2024年8月,在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透露,马王堆藏品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已完成948件,其中包含7779张图片和285件三维模型,初步形成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未来一年时间内,马王堆汉墓文物将完成包括残片在内的100%数字化采集,形成马王堆汉墓文物的知识图谱。 [47]《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首发,反映了学术界对于马王堆汉墓简帛的最新研究成果。 [51]
2025-08-06,湖南博物院发布湖南马王堆丝织文物智能数字仿真复原项目最新研究成果,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数字孪生模型首次亮相。 [54-55]
2025-08-06,在湖南博物院举办“湘韵新生”主题活动信息通告会上,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发布了长沙马王堆汉墓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公布绮地“乘云绣”茵席为考古发现最早的丝织坐垫。该文物自发掘以来一直被定名为“枕巾”,经过对文物遣策及挖掘现场文物分布的深入研究,明确其为“茵席”(坐垫)而非“枕巾”。 [56]

遗址特色

播报
编辑

墓葬形制

马王堆汉墓的地面上,原有大小相仿的两个土丘,东西并列,底径各约40米,顶部圆平,高约16米。当地原是一片四、五米高的土丘,造墓时先在土丘上挖出墓坑的下半部,再用版筑法夯筑出墓坑的上半部和墓道,入葬后填土夯实,筑起高大的坟丘。3座墓的墓坑,形式基本相同,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3座墓的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 [2]
一号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即墓坑下部)四部分构成,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方向正北。 [9]
一号墓所在的土冢的封土,在挖掘前高20余米,底径50~60米,大部分为夯土,顶部为圆形平台,直径约有20多米,大部分为人工堆砌,封土下侧为自然形成的一座高约4~5米的小土堆。封土下为墓葬,挖掘自然土堆而成,形制为带斜坡墓道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方向为南北朝向。斜坡墓道位于墓坑北侧正中,上宽下窄,最上端宽约3.1米,下端宽约2米。墓道的坡度根据靠近墓室一端大致判断为36°,靠近墓室的一端距离墓穴底端高约3.5米,具体长度因没有发掘而未知。
马王堆汉墓墓室剖面图
一号墓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从墓口向下有四层台阶,再下则是斗形坑壁,直达墓底。第一层台阶长16.8米,东西宽15.42米;第二层台阶长14.64米,宽12.8米;第三层长12.54米,宽10.45米;第四层台阶长10.34米,东西8.45米。每层台阶高约为1米至1.5米,台阶墙壁与每层夹角为105至108度,墓底长7.6米,宽6.7米,深16米,自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墓道尽头几乎到达木椁顶,以及木椁周围先填木炭,再填白膏泥,填土用“五花土”夯筑等做法。木炭厚0.4~0.5米,总重量约达5000千克,分布在木炭层外的白膏泥,厚1~1.3米,粘性甚强,渗透性极低,对于密封起决定性作用。一号墓的白膏泥堆积既厚又匀,封固严密,使深埋地下10多米的椁室形成高标准的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环境,基本排除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各种物质的损毁作用,故墓内的多层棺椁、墓主尸体及随葬器物都完好地保存下来。 [2] [11-12]
二号墓位于一号墓的正西侧,即马王堆双堆的另外一座。二号墓规模略小,墓坑较浅,墓壁只有3层台阶。墓口距离一号墓墓口最近距离约为23米。墓坑为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墓,南北朝向。封土堆上部为不规则椭圆形,南北长11.5米,东西宽8.95米。近底部3米处为长方形的墓室,长约7.25米,宽5.95米。因白膏泥堆积较薄,分布不匀,密封程度不好,墓内的保存情况较差。
三号墓与一号墓共用同一个大封土堆,规模略小,墓坑较浅,墓壁只有3层台阶。墓口上方的原属于三号墓的封土堆仅剩余2米多,为五花土。墓坑为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方向为南北方向,深约17.7米。墓口南北长约16.3米,东西宽约15.45米。墓口以下有3层台阶,每层内收1米左右,下方为斗型坑壁,直达墓底。墓底长5.8米,宽5.05米。墓道位于墓坑北端中部,坡度为19°,靠近墓口一侧建有两座跪姿陶偶人,有残损。墓底和椁室周围填充有木炭,木炭上方有白膏泥。木炭厚15~30厘米。青色膏泥一般厚60~70厘米,个别地方薄至10厘米。膏泥层以上是夯筑紧密的填土,土质为网纹红土,上部较纯,下部混合有青灰色的膏泥,总厚度6.1米。 [2] [10]

棺椁结构

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和三号墓的棺椁都保存相当完整,结构大体一致,但规模有一定的差别。
一号墓葬具由椁室、四层套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棺椁放置在墓室底部正中,方向正北,里外共六层(二层板,四层格板),连垫木,共用木板七十块。椁室长6.72米,宽4.88米,高2.8米。本板系斧斤铸凿,平正方直,制作精工。七十块木板约合成材52立方米,最大的木板(柠室东西二壁板)长4.84米,宽1.52米,厚26厘米,重约1500千克。棺椁结构严密,七十块木板不用一块金属嵌钉。结合方法大致分为扣接,套榫与栓钉接合三种。椁室用厚重的松木大板构筑,长6.73米,宽4.9米,高2.8米,下置垫木和两层底板,再树4块壁板和4块隔板,便形成居中的棺房和四周的边箱,上部覆盖顶板和两层盖板。4层套棺用梓属木材制作,内壁均髹朱漆,外表则各不相同。外层的黑漆素棺体积最大,长2.95米,宽1.5米,高1.44米,未加其他装饰。第2层为黑地彩绘棺,饰复杂多变的云气纹及形态各异的神怪和禽兽。第3层为朱地彩绘棺,饰龙、虎、朱雀和仙人等祥瑞图案。第4层为直接殓尸的锦饰内棺,盖棺后先横加两道帛束,再满贴以铺绒绣锦为边饰的羽毛贴花锦。内棺中放置女尸1具,保存完好。 [2] [11-12]
一号墓黑地彩绘棺
二号墓室内部正中为椁室,椁室外填满白膏泥和黄膏泥。由于经过盗掘,棺椁上层已经腐烂,无法辨别情况,仅底板保存完好,一共4层,可推断其为一椁三棺或二椁二棺结构。
三号墓的棺椁保存完整,结构与一号墓大体相同,但规模较小。在椁室中央的棺室里放三层棺,比一号墓少了一层。椁室的构筑情形是:墓底横放三根垫木,然后纵放两层厚19厘米的底板,每层三块。上层底板长5.09米,宽3.37米,下层底板略小。底板上竖立八块厚19厘米左右的梓壁板,构成深1.15米的棺室和四个边箱。棺室长2.61米,宽1.22米。南边箱宽41厘米,北边箱宽94厘米,长均为2.87米。东西两边箱的大小相同,均为宽62厘米,长2.63米。椁室上复盖顶板和两层盖板。顶板厚6~6.8厘米,中间为三块长方形板。东西两侧各一块长板,南侧一块梯形板,北侧两块梯形板。北边箱的中部偏东处,加有一个门框形木架,以支撑顶板。盖板两层,上层横放四块,下层横放五块,厚19.5~22厘米,并外加边框。上框长5.60米,宽4.25米。下框略小。梓室之上复盖着一张整幅的竹席,略大于梓盖板,面积约25平方米。紧密套合的三层木棺,外棺和中棺都是素棺,外髹深棕色漆,内髹朱漆。中棺两侧和底用一根整木雕凿而成。外棺长2.57米,宽1.16米,高1.13米。中棺长2.34米,宽92厘米,高88厘米。内棺上加两道帛束后,满贴以起绒锦为边饰的绣品,长2.14米,宽72厘米,高67厘米。出土时,三层棺都有裂缝,棺盖封闭不严,保存情况较差。内棺有棺液约250公升,复盖和包裹尸体的衣服已腐朽。尸体也已腐烂,只剩散乱的骨架,经鉴定为男性,年龄三十多岁。 [2]
马王堆汉墓椁室

文物遗存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5-08-06消息,经过数十载努力,马王堆汉墓一号、二号、三号墓出土的所有文物完成了系统性清库。经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包括马王堆古尸(辛追夫人遗体)和漆木器、纺织品、简帛三大主要门类,三大主要门类共整理出26937件文物。 [43]
经整理研究,马王堆汉墓出土漆木器经整理共计1017件,其中869件保存完整;出土纺织品(主要为丝织品,其次为麻)共计24490件,其中212件保存完整,另有衣料、衣物用具残片24278件;简帛文物共计1430件,包括帛书、帛画、木牌、竹简等。 [43]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高超。出土的帛画,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2]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随葬器物,集中放置于四个边箱之中,其中包括纺织品、漆器、木俑、乐器、竹筒和其它竹木器,以及陶器、竹简等,共计一千余件。另外,在锦饰内棺的盖板上,发现一幅彩绘吊画、一件漆壁和三十三个桃枝小木俑,锦饰内棺和朱地彩绘格的夹缝中发现三个着丝麻衣的小木俑和一些丝织品残片。 [9]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保存较好的一号墓和三号墓,随葬品都置于棺房周围的4个边箱之中,主要有印章、丝织品、帛画、竹笥、漆器、木俑、乐器、竹木器和陶器,以及“遣策”竹简,均达1000余件。两墓的锦饰内棺上都覆盖彩绘帛画。一号墓出土的历两千年不腐的女尸,三号墓出土的大量帛书文献和兵器。

棺椁

一号墓朱地彩绘棺
一号墓棺椁有4层,最里面才是安放墓主人遗体的内棺,棺盖上覆盖着一块“T”型的神秘帛画,这幅长达两米并且完好无损的巨幅帛画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一号墓4层套棺最外层是庄重的黑漆素棺,没有丝毫装饰;第二层是黑底彩绘漆棺,黑色的底子上用金黄色绘出复杂多变的云气纹,纹路间穿插着111个怪兽或者神仙,图案想象力丰富,线条粗犷;第三层是朱底彩绘漆棺,红色的底子上用绿色、褐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一共画了6条龙、3只虎、3只鹿、1只凤和1个仙人,和外面的棺材相比,这个棺材显得富丽堂皇;最里层的内棺,棺身涂满黑漆,外面用帛和绣锦装饰。经过一个星期的清理,墓主人身上裹的20层衣物,有丝绸、麻织品,春夏秋冬的衣服才清理完毕。女尸经过防腐处理后,被送到湖南省医学院。注射防腐剂时,女尸的软组织随时鼓起,以后逐渐扩散,和新鲜尸体相似。这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9] [11-12]

印章

一号墓:印章1件,阴文篆书“妾辛追”等3字,最后一字无法识别。 [11]
二号墓:墓主的三颗印章分别为玉质私印一枚,上书阴体篆书“利苍”二字;铜制明器官印二枚,分别用阴文篆体雕刻“长沙丞相”“轪侯之印”。 [13]
马王堆汉墓“利苍”玉印

不腐女尸

一号墓出土一具保存完好、并未腐烂的女尸,即墓主人辛追夫人的尸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活动,血管清晰可见,软结缔组织尚有弹性,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为世界考古史上前所未见的不腐湿尸,此后将此类古尸命名为马王堆尸。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2]
病理解剖时,在女尸肠道中发现的甜瓜籽揭示了辛追的真正死因——食用甜瓜引起多种并发症,最终导致的心绞痛,让这位享尽荣华富贵的老妇人撒手人寰。
出土时,女尸身着丝绵袍和麻布单衣,足登青丝履,面盖酱色锦帕,并且用丝带将两臂和两脚系缚起来。然后包裹20层丝、麻衣衾,捆扎9道组带,又覆盖两件丝绵袍。女尸出土时,浸泡在约80升的无色透明棺液之中(出土不久变成棕黄色)。 [2]

陶器

一号墓:陶器,共51件,其中印纹硬陶的有22件大口罐,1件双耳罐,1件瓿,其余全部为泥质灰陶。按照器型区分,共有6件鼎(素面4件,彩绘2件),6个盒(素面4件,彩绘2件),4个素面壶,2件锺,2件,1件,2件豆,1件??壶,2件熏炉,1件,1件釜,23件罐。 [11]
二号墓:陶器,器型有鼎(根据残片估计出约有9件)、盒、仿、匕、勺和熏炉等,大多残破。 [13]

漆器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共约500件。这是各地发现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器类主要有鼎、匕、盒、壶、钫、卮、耳杯、盘、奁、案、几和屏风等。漆耳杯占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漆器大部分是木胎,只有少数奁和卮是夹胎。装饰花纹多为漆绘的红、黑和灰绿等色。纹样则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不少漆器有“成市”戳记,说明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的。一号墓出土了大量陪葬用漆器,如杯、盘、化妆盒等,杯盘内底上写有“君幸食”“君幸酒”字样,还有注明器物容量的。外表光亮如新,可见汉初漆器制造工业水平较发达。 [2]
一号墓:漆器,共有184件,以木竹胎和夹纻胎为主,器型主要有、钫、锺、盒、匕、卮、勺、耳杯、具杯席、投、石、案、匜、奁、几、屏风等。 [11]
二号墓:漆器,约200件,大多残损,可分辨出的器型有耳杯(约100件)、盘(约70余件)、奁、圆壶、器座和匕等。
三号墓:漆器,共有316件,鼎(共6件),盒,壶,钫,盆,盘(共68件),,匕,勺,耳杯(共174件),耳杯盒,奁,,案,几,屏风,箕等,大多为木胎,部分漆器上有字。 [13]
马王堆汉墓云纹漆鼎

简牍

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记载了1号和3号两墓随葬品的情况,是发现的同类竹简中最完整的两批。 [2]
一号墓:竹简,共计312枚,上面记载了2063个字。竹简长27.6厘米,宽约0.7厘米,系用细竹劈开制成,黄褐色,背面竹皮多为绿色。从残存的绳痕判断,竹简系书写后再以细寐绳分上下两道将竹简顺序组编成册。 [9] [11]
三号墓:简牍,共计610支,部分残简出土于封土之中,著作内容可分为医术(200支)和遣策(410支)两部分,内容均为逐件记录随葬物品的名称、数量和各种物品的分类小计。 [13]
马王堆汉墓竹简
“遣策”竹简
一号墓“遣策”竹简所列器物清单的大概顺序是:用漆木制九鼎、七鼎和三鼎、二鼎盛放的各种羹,用竹笥盛放的肉食品(包括禽、蛋和鱼类),用陶器盛放的酱和酒,用布囊盛放的粮食,以及漆木器具、梳妆用品、丝织衣物、乐器、扇、席和土质、木质的,但没有提到尸体的衣衾和相当数量的木俑。简文所载与墓内所出实物虽有一定的出入,但两相符合者仍然较多,因而根据简文便可确定某些器物的名称。
三号墓所出“遣策”竹简,除大部分内容与一号墓相同外,还记载有车骑、乐舞、童仆等侍从,包括所持仪仗、兵器和乐器等物,这些都能同出土的木俑及棺房两壁的帛画大体对照起来。 [2] [13]
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马王堆
马王堆一号墓遣册

丝织品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各种丝织品和衣物,年代早,数量大,品种多,保存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史料。一号墓边箱出土的织物,大部分放在几个竹笥之中,除15件相当完整的单、夹绵袍及裙、袜、手套、香囊和巾、袱外,还有46卷单幅的绢、纱、绮、罗、锦和绣品,都以荻茎为骨干卷扎整齐,以象征成匹的缯帛。三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大部分已残破不成形,品种与一号墓大致相同,但锦的花色较多。最能反映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状况的是素纱和绒圈锦。薄如蝉翼的素纱襌衣,重不到1两,是当时缫纺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志。用作衣物缘饰的绒圈锦,纹样具立体效果,需要双经轴机构的复杂提花机制织,其发现证明绒类织物是中国最早发明创造的,从而否定了过去误认为唐代以后才有或从国外传入的说法。而印花敷彩纱的发现,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印花丝织品实物,表明当时在印染工艺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保存较好的麻布,发现于一号墓的尸体包裹之中,系用苎麻或大麻织成,仍具相当的韧性。 [2]
2025-08-06消息,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安乐如意 长寿无极”的吉祥语句,是目前已出土丝织品中发现最早的成句文字。 [39]
一号墓:丝织品,其中有可见诸于史料记载的大部分品种,有绢、罗沙、锦、绣、绮等,颜色有茶褐、绛红、灰、红、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花纹有织、绣、绘等。服饰类有卷裙、素纱襌衣、素绢丝绵袍、罗丝绵袍、绣花丝绵袍、素缘绣花袍等。另外还有竽律衣 [14]T型帛画 [11] [58]
三号墓:纺织品的种类与一号墓所出大致相同。计有绢、罗、纱、锦和绣等。其中以锦最为突出,起绒锦的数量很多,其他锦的花纹也较复杂,如豹纹锦、几何纹锦、对鸟纹锦等,这些锦是一号墓没有发现的。保存较好尚能识别的物品有锦枕、香囊和丝履等。另有成幅的丝织品15卷左右。北边箱出土的粉彩长方漆中,盛放了一顶保存完整的漆细纱帽,编织精工,通高27厘米,宽约15.5厘米。 [13]
马王堆汉墓朱红菱纹罗丝绵袍

帛画

一号墓和三号墓内棺上的彩绘帛画,保存完整,色彩鲜艳。两幅帛画的构图基本一致,全长2米许,均作“T”字形,下垂的四角有穗,顶端系带以供张举,应是当时葬仪中必备的旌幡。画面上段绘日、月、升龙和蛇身神人等图形,象征着天上境界;下段绘交龙穿璧图案,以及墓主出行、宴飨等场面。整个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两墓帛画的主要差别在于墓主形象,一号墓为女性,三号墓为男性。三号墓棺房悬挂的帛画,西壁保存较好,长2.12米,宽0.94米,绘车马仪仗图像,画面尚存一百多人像、几百匹马和数十辆车;东壁的帛画残破严重,所绘似为墓主生活场面。 [2]
一号墓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创作时间均为汉文帝(前202~前157年)时期,是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用单层的细绢作地,绢地现呈棕色。画面呈T形,上宽下窄,通长2.05米,顶端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以便张举悬挂。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长均为20厘米余。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当地的传统习俗。 [9] [11]
三号墓帛画分4幅,一副为T字形,通长2.33米,上部宽1.41米,下部宽0.50米,内容与一号墓出土的帛画答题类似;一副为长方形,长2.12米,宽0.94米,所画内容为车马仪仗场面;另两幅有所破损,其中一副已经破损到无法辨别原画主题是什么,另一幅有所破损,但尚可看清所画内容。 [13] [59]

几巾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北边厢出土了一件汉代早期的绢地“长寿绣”几巾,保存状态较好,仅多处有小破洞,形制基本完整。几巾为“长寿绣”绢面,周缘镶以宽10.8厘米的绒圈锦和宽5.8厘米的素绢,里衬素绢。几巾整体长152厘米、宽106厘米,几巾上的纹样是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汉代早期“长寿绣”标准纹样。
图案单元中的凤鸟纹和略呈品字形分布的三种穗状流云,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述I型“长寿绣”的典型特征。“长寿绣”几巾上的纹样采用锁绣法以黄、绿、红和褐四种丝线绣成,巾面受污染处呈色各异,出现紫灰、紫红、紫蓝和黑灰等多色。
2025年4月,湖南省博物院首次对外公开展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绢地“长寿绣”几巾。 [52]
绢地“长寿绣”几巾绢地“长寿绣”几巾绢地“长寿绣”几巾绢地“长寿绣”几巾
马王堆汉墓绢地“长寿绣”几巾

帛书和医简

1973年12月,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和两卷医简,均出自三号墓东边箱的长方形漆盒中。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出土时都已严重破损,经整理,知共有28件,12余万字。其中除《周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内容涉及思想、军事、天文、医学、地理等各领域,此外还有两幅古地图。 [2]
根据书中字体、避讳、纪年以及墓葬年代(前168年)考订,帛书大体分作两类。抄写时间较早的一类在秦汉之际所写,理由是字体近篆书,又不避汉高祖刘邦讳;抄写时间较晚的一类为汉初至汉文帝初年所写,理由是字体为隶书,讳“邦”为“国”,但不避汉惠帝刘盈和汉文帝刘恒讳。帛书中的一部分用朱砂画有行格,留有天地头(指书页上下两端的空白处,上边的叫天头,下边的叫地头),各篇前后留有相当于“赘简”的空白等,与出土的汉代竹简形制基本一致。
帛书《老子》乙本
帛书包括《》《老子》《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汉初学术与方术文献,其中《易》与《老子》都与今本有较大的区别,被认为是这些书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大量的方术文献有助于了解汉初的占卜、星相、医术房中术等内容。
《老子》甲本和卷后4篇佚书合抄为一个长卷,字体近篆体,共465行,每行约30字;《老子》乙本和卷前篇佚书合抄在一幅整帛上,以隶书书写,共252行,每行0字~70余字不等,抄写时代晚于甲本。种写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次序与通行本相反。通行本分作81章,帛书《老子》乙本不分章,甲本某些段落前有圆点标志,章次均与通行本有不同之处,如通行本第4章在第22章之前,第41章在第40章之前,第80章、第81章在第67章之前等。经学者反复研究,认为此甲本、乙本《老子》帛书顺序较通行本更为合理。《老子》甲本卷后佚书没有篇题,学者们按内容将其分为4个部分,并定名为《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4篇佚书原来就有篇,题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前2篇又包括若干小的篇章,主要是讲刑名和阴阳刑德之说。有人认为乙本中的这4篇佚书就是《汉书·艺文志》中久已失传的《黄帝四经》,因汉文帝时崇尚黄老之学,所以把《黄帝四经》和《老子》合抄为一卷。又因《十六经》中记载了关于黄帝的神话以及他的大臣力黑(即力牧)、阉冉、果童太山稽等人的事迹和相互对答之词,于是部分学者认为它可能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黄帝君臣》10篇或列入兵阴阳类的《力牧》15篇有关。帛书《周易》由《经》(即64卦)和6篇传(《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组成,其卦辞、爻辞与今本大体相同,但是64卦的次序则大相径庭,帛书64卦的排列次序更为简单原始。
帛书史书类有《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全书16章,约3000字,所载史事除第二章中的燕晋战争未见于史籍,其他史事均可按史籍核定年代,部分内容可以和《春秋》三传、《国语》等古籍相参引。从其行文风格看,记事简约,其中多有当事人的谈话和后人评说,保存了许多未见于世的史料。《战国纵横家书》分为27章,共11200余字,其中第十一章见于《史记》和《战国策》,是珍贵的关于战国后期的历史资料。
帛书《五十二病方》
帛书医书类共有10种,均无篇题。整理者按其内容分别命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帛书医书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是不可多得的珍稀古籍。例如其中的《五十二病方》比《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载药方280多个,所用药物240多种,是中国最早的方剂,也成为一份珍贵的医学遗产。
帛书术数类亦无篇题,整理者按其内容命名为《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图文并茂)、《式法》《出行占》《木人占》《相马经》等,皆为久已失传的古书。这批珍稀古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术数、自然科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如《天文气象杂占》中记载的彗星现象比西方早了1000年。
帛书兵书类有甲、乙、丙3种《刑德》。帛书中还整理出帛图,有《导引图》《街坊图》《驻军图》《丧服图》《太一将行图》《天文气象杂占图》等。帛图之中还发现了几幅地图,研究者将其中3幅地图分别命名为《长沙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和园寝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具有一定科学水准的大比例实用彩色地图。
医书简两卷200支,一卷内容与《黄帝内经》相似,讲的是养生之道,另一卷则为房中术,其中《养生方》《合阴阳方》《十问》《天下至道谈》等,涉及到性保健和优生学、养生学。如《十问》第八问中,禹问师葵治神气之道,因禹治天下操劳伤神,失去性功能,因而“家大乱”。得师葵治神气之道后,性功能恢复,从而“安后姚,家乃复宁”,说明研求房中之道,可以和睦夫妇关系,增进健康。《天下至道谈》中“七损”“八益”之说,是对中国房室养生学理论的重大贡献,该理论对于房中养生保健来说,现代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王堆古墓出土简帛目录
《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
诸子
老子》甲本(附佚书3篇)、《老子》乙本、《九主图》《皇帝书》。
兵书
《刑德》甲、乙、丙3种。
数术
《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相马经》。
方术
《五十二病方》(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
地图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注:以上表格和帛书的来源 [15-23]

乐器

一号墓:乐器,共有1具二十五弦瑟,是发现的唯一完整的西汉初期瑟,也是中国出土的所属时间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弦乐器,1具二十二管竽和1套竽律。 [9] [11]
三号墓乐器,1件土瑟,12支一套的竽律管,1件七弦琴,1件六孔箫,笛2件;木编钟1件,木编磬1件。琴和箫都是首次发现的西汉乐器。 [2] [13]

兵器

三号墓:兵器,共计38件,其中有弓4件、弩2件、矢和矢箙(共计24支,68.5厘米的12支,其余为82.4厘米)、兵器架1件、木剑3柄、戈1件、矛1件等。 [13]
马王堆汉墓锥画漆弩机

竹木器

一号墓:竹木器,共有40只竹篓,1叠竹夹,1把长柄大扇,1把短柄小扇,2件竹熏罩(一大一小),1件木杖,32件木璧,13件木犀角,8件木象牙,1件竹串,1件竹筷子,2把木梳,2把篦,2条竹席,4条草席;具杯盒。 [11] [24]
三号墓:纪年木牍,长方形薄木板,纵向从右至左墨书秦隶风格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葬)郎中,移藏(葬)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葬)君”。经考证,“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是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二月二十四日,木牍记载了马王堆三号墓下葬的确切时间,是推断三号墓年代的主要依据。 [25]
马王堆汉墓竹木器

植物样本

一号墓:大量植物样本或标本,其中包括稻、小麦、大麦、黍、粟、大豆、赤豆等谷物和豆类,以及甜瓜、枣、梨、梅、杨梅等水果,葵、芥菜、姜、藕等菜类,茅香高良姜桂皮花椒辛夷藁本、姜、杜衡佩兰等中药材,此外还有少量大麻。 [9]

动物标本

一号墓:大量动物标本,共计24种,其中包括华南兔、家犬、猪、梅花鹿、黄牛和绵羊等6种兽类,分属于5科3目;雁、鸳鸯、鸭、竹鸡、家鸡、环颈雉、鹤、斑鸠、火斑鸠、鸮、喜鹊和麻雀等12种鸟类,分属于7科6目;有鲤、鲫、刺鳊、银鲴鳡鱼和鳜鱼等6种鱼类,分属于2科2目。 [9]

金属品

一号墓:金属品,仅出土了1件铜镜和16件锡铃形器。铜镜放在圆盒中,有红绢镜套。弦纽,地纹为粗涡纹,主纹为婚璃纹。直径19.3厘米。 [11]

木俑

一号墓:木俑,共计162个,分大型和小型两种。其中戴冠男俑2件,着衣女侍俑10件,着衣歌舞俑8件,各类彩绘立俑101件。 [9] [11]
三号墓:木俑,共计104件,其中有着衣歌舞俑和乐俑共计17件,着衣侍俑8件,雕衣俑4件,彩绘俑73件。 [2] [13]

竹笥

一号墓:竹笥,共计33个。 [9]
三号墓:竹笥,共计50个,出土时已严重腐朽,其中38件当中盛有被做成食物的动物遗骸、水果、谷物等,2件盛有中草药,剩下8件盛有丝织品(丝织品大多已残或朽)。 [2] [13]
马王堆汉墓“熬兔笥”竹笥

博具

三号墓:博具,共计1套,保存状况与史料记载基本相同。 [13]
马王堆汉墓博具

绮地“乘云绣”茵席

绮地“乘云绣”茵席
绮地“乘云绣”茵席出土于辛追墓北边厢中,为考古发现最早的丝织坐垫。该文物自发掘以来一直被定名为“枕巾”,经过对文物遣策及挖掘现场文物分布的深入研究,明确其为“茵席”(坐垫)而非“枕巾”。 [53]

绢地“乘云绣”枕巾

绢地“乘云绣”枕巾
绢地“乘云绣”枕巾出土于辛追墓北边厢西侧,用料讲究,针脚细腻。 [53]

其他

马王堆汉墓“轪侯家丞”封泥
一号墓:泥“半两”和泥“郢称”,用麻绳串穿,堆放在一起。 [9] [11]
二号墓:其余还有部分残品,包括一件小铜鼎、泥金饼、泥金丸等,以及部分武器。
三号墓:刷子2件,铜镜2件,角镜1件,角梳2件,角篦2件,木梳2件,木篦2件,环首铁削1件,三角形纹陶熏炉2件。 [13]

文物清查

2024年8月消息,经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包括马王堆古尸(辛追夫人遗体)和漆木器、纺织品、简帛三大主要门类,三大主要门类共整理出26937件文物。
类型
数量
漆木器
1017件,其中869件保存完整
纺织品
24490件,其中212件保存完整,另有衣料、衣物用具残片24278件;
简帛文物
1430件,包括帛书、帛画、木牌、竹简
参考资料: [44]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名字由来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王堆。 [2-3] [9]

传说轶事

轪侯,《史记》《汉书》均有记载。《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轪国,汉惠帝二年四月庚子封长沙相利仓为侯,七百户:高后三年为侯稀元年:孝文十六年为候彭祖元年;元封元年侯秩为东海太守,行过不请,擅发卒兵为卫,当斩,会赦,国除。《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轶候黎朱苍,以长沙相侯,七百户,惠帝二年四月庚子封,八年薨;高后三年,子孝侯稀嗣,二十一年薨;孝文十六年,孙侯彭祖嗣,二十四年薨;曾孙侯扶嗣,元封元年,坐为东海太守行过擅发卒为卫,当斩,会赦,免。《史记》与《汉书》所记内容基本相同,只是第一代轪侯名字有别,分别为“利仓”和“黎朱苍”。马王堆二号墓出土的“利苍”印章,与《史记》相互佐证,当“仓”与“苍”可以通用,证明二号墓墓主确实是第一代轪侯、长沙异姓诸侯国丞相利苍。 [11]

活动建设

2025-08-06,由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展示馆联合打造的《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在长沙开幕,包括“素纱襌衣”“T形帛画”在内的50多件(套)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再次面世。 [2] [26]

出版书籍

时间
作品
1973年
1992年
出版《马王堆汉墓文物》 [1]
2014年
对马王堆中出土的文献类文物研究书籍《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正式出版 [27]

研究价值

播报
编辑

墓葬归属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前193年)卒。二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一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三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三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一号墓分别打破二号墓和三号墓,则其年代应再晚些。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中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2]

文物价值

马王堆汉墓云纹漆纺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大多数保存完好。 [9]
女尸
一号墓棺内出土了一具保存2100多年的完整女尸(利苍的妻子辛追),尸体长154厘米,外形完整,全身润泽柔软,部分毛发尚存,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许多软组织比较丰满,柔润而有弹性。古尸内脏器官保持了完整的外形,相对位置基本正常。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
临床医学检验表明,不腐女尸生前患有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以及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症、血吸虫病等多种病变,为研究尸体的保存以及古组织学、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和中国医学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2]
帛书
帛书的字体接近于汉隶,而别具一格,被书界称为“马王堆体”。
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其中发现的甲、乙本《老子》,为最古的版本;发现的《五星占》,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书;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发现的最古老医书,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史书类有《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从其行文风格看,记事简约,其中多有当事人的谈话和后人评说,保存了许多未见于世的史料,是珍贵的关于战国后期的历史资料。 [2] [23]
地形图
马王堆汉墓纪年木牍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是发现最早、编制最准确的军事地图。图中方位上南下北,与今地图相反。主区包括长沙国南部八县,即今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及其附近地区,图中水系与现代地图大体相同;地图对所绘内容的分类分级、符号设计、主区详邻区略等较为科学的制图原则,仍在沿用。 [28]
纪年木牍
三号墓:纪年木牍,长方形薄木板,纵向从右至左墨书秦隶风格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葬)郎中,移藏(葬)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葬)君”。经考证,“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是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二月二十四日,木牍记载了马王堆三号墓下葬的确切时间,是推断三号墓年代的主要依据。 [25]
丝织品
三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反映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状况的是素纱和绒圈锦。薄如蝉翼的纱单衣,重不到1两,是当时缫纺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志。用作衣物缘饰的绒圈锦,纹样具立体效果,需要双经轴机构的复杂提花机制织,其发现证明绒类织物是中国最早发明创造的,从而否定了过去误认为唐代以后才有或从国外传入的说法。 [2]
乐器
一号墓出土有二十五弦瑟,是唯一完整的西汉初期瑟,三号墓除出土瑟、竽外,又有七弦琴和六孔箫,这些都是首次发现的西汉实物。12支一套的竽律管,分别标明汉初的律名,为探讨中国早期律制增添了物证。 [2]
马王堆汉墓十二音律管及绣花袋

科研成果

播报
编辑
2024年8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长沙马王堆汉墓文库》《中国丝绸大系·湖南博物院卷(战国至汉代)》等马王堆汉墓研究阶段性最新成果出版发布。这次成果发布囊括了许多未曾公开发表的文物、文物高清图片、文物立体显微镜照等,弥补了马王堆汉墓发掘报告中的不足,是对马王堆汉墓简帛及一号汉墓纺织品文物最全面的整理和释读。 [46]

相关事件

播报
编辑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5-08-06在长沙举行,展示了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保护与研究利用取得的丰硕成果,海内外300余名各界专家参会,分享和探讨文物保护传承新思路、新观点、新成果。 [49-50]
2025-08-06,湖南博物院举行发布会,公布多项马王堆汉墓研究成果:此前被认为是“枕巾”的绮地“乘云绣”实为坐垫,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丝制坐垫;同时,首次发现馆藏国宝文物T形帛画上有多处改绘痕迹等。 [57]

文物保护

播报
编辑
1956年,马王堆两土冢列为湖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9]
1983年10月底,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部分文物及复制品被盗,其中包括部分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素纱襌衣。此后这批文物被警方悉数追回,相关疑犯也被捉拿归案。
关于辛追夫人尸体如何不腐的讨论自从马王堆发掘之后就一直在进行,有人认为是事先在内棺当中注入的液体所致,也有说法认为是棺椁内存在的特殊气体所致。由于当时的保存方式所限,辛追夫人的尸体被解剖后保存,但此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钙现象,经抢救保护后方脱险。 [29]
2009年,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被长沙市文物局列为“近年来长沙十大考古发现”。 [30]
湖南省博物馆
2012年,马王堆汉墓封土被盗取破坏,加之雨水冲刷,导致墓顶原本的水泥板边缘出现塌陷,汉墓管理机构加强该地区的保安巡逻,盗土现象得以遏制。 [31]
2025-08-06,马王堆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7] [42]
2015年,湖南省将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主建立以科研文献查阅为主要目的的马王堆汉墓研究数据中心。 [32]
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8]
2025-08-06,马王堆汉墓文物所存放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33]
2025-08-06,结合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马王堆汉墓被列为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名单。 [35]
2021年10月,马王堆汉墓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36]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地理位置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街道。 [1]
马王堆汉墓

门票信息

免费。

开放时间

参观时间为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及农历除夕全天闭馆。 [34]

旅游佳季

秋季是最佳旅游时间。盛夏气温较高,其余三季均适宜旅游。

交通线路

1、乘长沙市公交112路、204路、501路到马王堆医院南下。
2、乘长沙市公交19路、142路、147路、501路、705路到田家炳中学下,再往东400米即到。
3、汽车西站出发
方法1:乘坐长沙市公交66路到商贸城下,再沿商贸路往北500米即到。
方法2:乘长沙市公交12路、地铁2号线到长沙火车站下,再乘112路到马王堆医院南即到。
4、汽车东站
乘长沙市公交坐501路、204路到马王堆医院南即到。
5、汽车北站
乘长沙市公交801路到省教育厅下,再步行161米至长沙晚报公交站后再乘501路到马王堆医院南下。
6、汽车南站
乘长沙市公交16路到唐湘电器市场下,再乘810路到马王堆医院站下,再步行253米即到。乘长株潭城际铁路到长沙火车站下,再乘112路到马王堆医院南即到。
6、搭乘长沙地铁5号线马王堆站,步行约750米到马王堆汉墓。 [40]
清白是什么意思 肛门瘙痒是什么病 漫游是什么 血沉50说明什么原因 饱胀是什么意思
10.16是什么星座 钥匙代表什么生肖 什么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脸上老是长闭口粉刺是什么原因 什么叫亚健康
参透是什么意思 月经期头晕是什么原因 台湾海峡属于什么海 特别提款权是什么意思 保险公司最怕什么投诉
该说不说的是什么意思 额头长闭口是什么原因 blub是什么意思 右手臂酸痛是什么前兆 经常口腔溃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土加一笔是什么字hcv8jop7ns3r.cn 文王卦是什么意思hcv8jop3ns6r.cn 症候群什么意思hcv8jop2ns7r.cn 812是什么意思0297y7.com 上海有什么好玩的hcv8jop2ns3r.cn
送男朋友什么礼物合适hcv9jop2ns9r.cn 空调水滴是什么模式hcv8jop7ns4r.cn bic是什么意思hcv9jop1ns7r.cn 心脏舒张功能减低是什么意思hcv9jop4ns8r.cn mg是什么意思hcv9jop4ns9r.cn
登门拜访是什么意思hcv7jop6ns3r.cn 刘德华属什么生肖hcv9jop7ns1r.cn 甲状腺跟甲亢有什么区别0735v.com 黑枸杞和什么一起泡水喝比较好imcecn.com 享年是什么意思hcv8jop4ns9r.cn
拼图用什么软件clwhiglsz.com 豌豆黄是什么hcv7jop5ns0r.cn 普字五行属什么hcv9jop1ns5r.cn 师级干部是什么级别hcv7jop9ns3r.cn 打醮是什么意思hcv8jop4ns8r.cn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