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椅村古建筑群保存着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清光绪七年(1881年)间修建的民居104栋,建筑面积19416平方米。所有建筑以“五通庙”为中心,呈梅花状向外辐射;建筑风格为典型明代江南营造法式,同时具有沅湘特色兼侗家风格。高椅村古建筑群对于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南方社会基层结构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 [2]。
- 中文名
- 高椅村古建筑群
- 地理位置
- 中国湖南省会同县高椅乡
- 所处时代
- 明至清
- 保护级别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筑面积
- 19416 m2 [2]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文保编号
- 6-670-3-374 [1]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高椅村原名渡轮田,为一处古代渡口,最早由南方少数民族所建。
西汉时期,高椅村属武陵郡。
唐代,高椅村属巫州郡。
元至大四年(1311年),威远侯杨再思的五世子孙杨盛隆、杨盛榜落居高椅村。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前后,杨盛隆的后裔在北墙山脚下兴业建房,逐步发展成为“老屋街”。
明代晚期(1506年)至清乾隆年间,杨盛榜的后裔又向村东、村北方向发展,形成“坎脚”和“大屋巷”两个建筑群落。
建筑格局
播报编辑
结构
高椅村位于湖南省会同县沅水上游雪峰山脉南麓巫水河,村内保存着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清光绪七年(1881年)间修建的民居104栋,建筑面积达19416平方米。这些古民居以“五通庙”为中心,呈梅花状外延分为“老屋街”“坎脚”“大屋巷”“田段”“上、下寨”五个自然群落。西部俗称“老屋街”,主要为明早期建筑;北部俗称“田段”、主要为明晚期建筑,东部俗称“大屋巷”,主要为清前期建筑;南部俗称“田段”,分“上、下寨”,主要为清中晚期建筑 [8]。
村内公共建筑有祠堂、学馆、凉亭、土地庙、池塘和水井。村巷道纵横,均为青石板铺成 [3]。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进入村中,如入迷宫。村中各类公共建筑,如祠堂学馆、街市巷道、寺庙、排水系统以及古今古树、津渡凉亭都保存相对完整 [14]。
特点
- 建筑特点
高椅村古建筑群属徽派与南方建筑相融合的建筑,其四面砖墙,面对堂屋的一面砖墙既是院墙又称照壁。其余三面砖墙作为房屋的墙体,但不起承重作用。清代前期建筑保存较多,其总的特征是改变以往呆板、沉闷的建筑手法,讲究装饰,从技术上改进了采光、通风状况,改善了居住的舒适性 [8]。
清中晚期的民居建筑出现二进式庭院,门窗装修和环境美化更是讲究,石质材料也用作民居构件,如院门穿柱等,也有将院门砌成八字门;还涌现了小区环境建设的作法,如红黑鱼塘等。此外,又发展到三开间木构建筑,前上檐口和二楼出挑的部位采用卷棚装饰,给人以高雅富贵的感觉 [8]。
高椅古建筑用材以杉木和147、258、369火砖为主,结构多为2层,基础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片石,耐风化,更结实。地板是采用石灰、桐油、黄泥、糯米糕等材料混制而成,有很好的防潮、防腐蚀效果,庭院走廊采用大块青石板铺面。房屋建筑结构多为穿斗式樑架构,由柱、穿枋、斗枋、纤子、檩子五种构件组成。屋面为传统的木构架屋面,盖小青瓦。古建筑多以雕刻和彩绘作为装饰,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很有特色。在墙体装饰方面,牌坊门楼墙面,墙头和檐口边的墙裙上,多为彩绘或堆塑 [8]。
- 布局特点
高椅村古建筑群无论从古民居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还是建筑的形态特点、以及内部结构与周围山水园林、地形水系的关系,都具有特色人文形态,旅游开发价值高。高椅古民居建筑的自然选位符合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学说。古村建筑整体布局按梅花状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古村分成了五个自然村庄 [3]。
高椅居民群落以五通庙为中心,按梅花状向外辐射,大小纵横的巷道形成交通网络。一色的的青砖封火高墙,两端成梯状的翘角马头高耸,夹峙着一条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纵横交错,曲折幽深。每家每户独自的小院各自“天人合一”,又与邻家户户相通,是典型的明代江南营造法式,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沅湘特色兼侗家风格 [2]。
村内排水系统依地势分级开挖多个池塘,来集纳生活污水。并统一向村中“五通神庙”前的“大塘”排放,形成“五龙聚首”的风水定位。大塘则起到吞吐沉淀作用,最后排入巫水河。这种做法,既符合“聚水聚财聚宝盆”的风水理念,客观上达到了全面治污、净化环境和消防的目的。应是古代污水分级处理的一个实例。村中“大屋巷”辟园397.5平方米,有意拉开建筑间距。修建“红鱼池”、“黑鱼池”两口池塘,一池养观赏性红鲤,一池养食用性鱼类,集消防、休闲、实用为一体 [14]。
由于环境相对封闭,村中至今民风笃厚。村中心的“五通神庙”,系道教神祇。“罗星庵”里一侧供奉佛主、文殊、普贤菩萨、千手观音;另一侧供奉五通老爷、杨公菩萨(杨再思)、关圣帝、张飞等。高椅的侗人同时崇尚万物有灵原始宗教,拜水神、火神、土地神,也替小孩拜古树、巨石为“亲爷”,以祈平安。在“五通神庙”周围先后建有三座祠堂。反映出高椅人集佛、道、民俗神、祖先崇拜为一体,具有多元的宗教文化色彩 [14]。
主要景点
播报编辑
- 五通庙
五通庙又叫五通神庙,是道教神庙。五通神是指民间传说中横行乡野、淫人妻女的妖鬼,因专干奸恶事,又称五猖神,人人畏惧。为避五猖神邪恶,建庙供奉以免害人。高椅“五通庙”始建于南宋末年(约1275年),明代中叶(1450—1465年)扩建,清朝乾隆年间再次扩建,形成一座规模宏大的神庙建筑,供人祭拜五通神用。
1980年,“五通庙”被拆毁改建为影剧院,仅留下部分柱础及遗址。旁边古柏主杆多次遭雷击但依旧挺拔 [8]。
- 大塘
大塘为高椅村最大的排水池,成型于明嘉靖十二年(1534年),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复修五通庙,按照风水定理,同时也修建大塘。其位于高椅村的中央,是高椅村“五龙戏珠”的须鼻接触之处,集全村之水,沉淀去污再统一排放。高椅村的先人们在建房时十分讲究选择玉带水的走向构建,且由于全村的水都朝大塘排放,就顺从自然形成的玉带水建筑民居 [8]。
- 红黑鱼塘
红黑鱼塘开凿于嘉庆末年,左塘是用来养观赏鱼的叫红鱼塘;右塘是用来养食用鱼的叫黑池。红黑鱼塘与村内的排水系统相通,有沉淀去污聚水统一排放的环保和消防取水的作用。在如此密集的房屋中修建二塘,它还可以拉开房屋的距离,有利于通风采光,也客供村民闲时聊天乘凉,按“易经”学有聚水聚财之说。这充分体现了高椅古人高超的聪明才智和建屋造房的完美布局 [8]。
- 古村钱庄
古村钱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房主人杨宏诩比武夺冠中了武秀才,时任县令器重他,赠“盛世鸿儒”匾额祝贺。由此名声大振,强盗土匪都不敢来侵犯,于是寨中有钱人就纷纷把钱财送到这里保管,后来便成了高椅钱庄。该门窗雕饰精美,蝙蝠鹭驾仙鹤含义为福禄寿全,笔书刀剑含义为做人应文韬武略、待人处事应先礼后兵。门槛也有讲究,门槛高又厚有两种说法:第一是高椅人很注重自己的钱财,将财宝拦住不要随意外流,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第二是告诫子孙为人处事要谦虚谨慎 [8]。
- 关西门第
关西门第房始建于嘉庆年间,门前石板长4.08米,宽1.18米,依靠水路用船从常德以外运来。门窗上精美雕饰:四只蝙蝠象征四季有福,鹭鸟似禄的意思,与寿桃喜鹊组合就是福禄寿喜;草龙图案象征着原始的农耕文化,老鼠在十二月生肖里面排行第一,说明这户人家的地位在当时数一数二的。
关西门第的建成与高椅杨氏祖先、被誉为“关系孔夫子”的东汉名臣杨震相关。杨震自幼好学,精通诗书,知识渊博、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让同僚十分钦佩。杨氏子孙引以为荣,为弘扬祖德,激励后人,便以“关西门第、清白堂、关西世家”作为庭训,以示后人:要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8]。
- 醉月楼
醉月楼建成于清朝同治年间,专门供文人学士集会,吟诗咏月,饮酒欢歌的场所,故名为“醉月楼”。偶尔来了外地游学先生,则迎上此楼,并请村寨文士陪宴,共谈诗礼。宣统元年,此楼改办为女子学馆,成为当地富家女子求学场所,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高椅开办学校,醉月楼被租用为女生宿舍 [8]。
- 施舍人家
该屋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其主人施善,在八字大门柱础石上雕刻有似狮子和蛇,意为施舍人家。凡讨米要饭者到他家都给予米和饭。其房屋建筑高大宏伟,庭院宽大,照壁上有个“福”字,相传是主人到常德经商,巧遇店铺悬挂有同治皇帝游江南时,留下的亲笔墨宝,后讨得拓印带回家写上。福字的左“礻”字旁写成龙头在下,而右边的字写成凤头在上 [8]。
- 月光楼
月光楼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原先后面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叫“月光大院”,可惜在光绪年间失火被毁,仅剩此旁楼。民国初年主人到外求学,接受新生事物,转变旧观念,将旁楼依地势仿照西方建筑风格进行装饰,形成现存的中西合璧建筑屋。其“月光楼”的名字也是因地形而得,左边的山像似仙牛,叫“仙牛望月”,屋后的山叫“三星伴月”,而将前面的池塘就成为“月光塘”。“月光楼”下是一条古驿道,过往的都是些达官贵人和商人。据说村中大户人家闺女不时聚集在月光楼观察过往的人群,如有相中的郎君,就抛下绣球以示爱情 [8]。
- 一甲凉亭
一甲凉亭始建于明代正统二年。这是一座三开间木质梁结构建筑,每间长2.2米,通长6.8米,中间通道宽2.8米,两侧穿枋上搁一厚实的整块木枋,供村民当坐凳。据文物专家考究论证,该亭属官式凉亭,是江南诸省仅存的一座。原来此亭中悬挂有《世德》、《桂阁风高》等六块匾额,均是一甲有名望的贤达人士所赠,形成极浓厚的文化氛围。该亭有条不成文的亭规:白天只准老年人纳凉聊天,禁止年轻人偷懒闲坐。现在闲时男人在此休闲谈今论古,晚间则成为妇女们唱歌叙家常的地方。
1998年,当地群众听说考古专家要来高椅考察,便由村中老人们带头集资,将年久失修而偏斜的凉亭修复一遍,把凉亭柱涂上了红漆,令来访专家深感遗憾。为了提高村民保护文物意识,大家又集资立了一块警示碑,上面刻有捐款出钱出力人士的姓名,并告诫后人要引以为戒 [8]。
- 清白堂
清白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一座四面封火墙的二进三开间木质穿斗结构的两层楼房。嘉庆年间,本宅主人杨盛文弃商从教,将其住宅改建为学馆,教育自家三个儿子读书,后来三个儿子同时考取功名,长子杨耀楚考取进士,次子杨焕楚和三子杨焜楚考取拔贡,当时湖广学政赐“名魁三楚”的匾额以彰教风。三年后,他的三个侄子杨超南、杨芥南、杨炤南又同时考取功名,湖广学政又赠“美尽东南”的匾额,于是闻名遐迩,临近村寨将学童都送到“清白堂”来读书。据杨姓族谱记载,杨盛文家族就考取了进士2人、拔贡3人、禀生6人、秀才10人,这个学馆共考取功名154人,湖广学政又赠了“百年树人”的匾额 [8]。
- 下寨家祠
- 古村第一宅
“古村第一宅”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为面阔两开间单进式木质穿斗结构,经考究该宅是古村迄今最早的一栋古建筑房屋,称为“古村第一宅”。四周围有封火墙,院内天井形似“一”字,称之它为“一线天”,天井里有一个石墩,它是主人练功夫所用的,重约100千克。墙底基脚上有一块铭文砖,刻“靖州绥宁县提调官主簿郝煜,司吏杨华、总甲吴再贵,人夫刘仲仁,匠人李原富,明洪武十三年 月 日” [8]。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名称由来
高椅村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似太师高椅而得名 [4]。
历史名人
- 杨再思
杨再思,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享年88岁。“飞山蛮”酋长(“飞山蛮”又称“叙州蛮”,今黔阳、会同、洪江、靖州、通道等地),号十侗首领,祖籍淮南,本为汉族。由于能团结兄弟民族归顺朝廷,至宋开宝中(968—976年),杨再思被追封为英惠侯;绍兴三十年(1160年)封为威远侯;淳熙十五年(1188年)改封英济侯;嘉定十一年(1218年)封广惠侯;淳祐九年(1249年)封创远英惠侯。死后,五溪之地各民族,尤其是侗族和散居在湘、桂、黔、川、鄂及东南亚各国的杨氏后裔,尊其为祖先,建飞山庙或飞山宫供奉。每年杨再思生辰六月初六和忌日十月二十六,各地杨姓子孙均要举行庙会活动进行祭奠 [4]。
- 蒋太君
蒋太君,杨姓始祖之一廷茂公的夫人,生于宋端平丙申年(1236年),卒于元泰定丁卯年(1327年),享年91岁。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元至元二十年到二十二年间(1283—1285年),湘西利、辰、沅、靖、黔等九溪十八侗的侗苗民起义不断,为了防止侗苗不断地起义,元朝统治者加强戒备,一旦听到什么风吹草动,便派兵前往镇压。元泰定丁卯(1327年)5月,一支元兵从武冈经高椅村古驿路向会同进发,路经高椅,见了小村环境秀美房屋整齐,遂起杀心。一伙元兵进村,蒋太君急忙指挥村人向山上疏散转移,自己将元军引到另一条岔路上,由于年迈体衰,91岁高龄的老祖母,在走到麻园时被元军追上,惨遭杀害。杨氏家族为纪念这位老祖母,在麻园修建起家族公墓,永远记住这段历史事件。后人因此称老祖母为“麻园太婆” [4]。
- 杨震
杨震,东汉时期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年),卒于延光二年(123年)。杨震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明礼诚信,教书育人几十年,五十岁时因品学兼优被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大将军邓陟看重出任仕途,为国效力。从政后体察民情,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并多次上疏陈述政见,抨击时弊,在朝中威望颇高,屡得升迁。在荆州刺史任期,曾推举王密等一批贤能,使荆州各地百姓安居乐业。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执意不让官员迎送,据《后汉书·杨震传》载:“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延光二年(123年)春,汉安帝下诏为乳母王圣兴建私宅,史书上称此为“连里竟街、穷极巧技”。杨震看到汉安帝昏庸成性便上疏劝谏,汉安帝为此十分愤怒但又碍于杨震清正无私只能以礼拒谏,后来杨震因触犯宦官樊丰、周广等人的利益遭诬告陷害,本就对他怀恨在心的汉安帝下诏罢免了杨震的官职,并诏令其回原籍,在城西夕阳亭上,杨震饮下早已备好的毒酒蒙冤而死,“当葬之日,四方来吊者万余人 [4]”。
文化习俗
- 综述
高椅文化积淀深厚,蕴涵着丰富的古建筑文化、侗文化、民俗文化、巫傩文化、宗教文化和耕读文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得到保护与传承,高椅村有以傩戏“杠菩萨”为代表的传统戏剧;有以傩堂面具雕刻、窗花雕刻、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术;有以“糍粑”“泡茶”“火塘腊肉”为代表的地方小吃;有以“头担水”“放生节”“黑饭节”为代表的侗乡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傩戏“杠菩萨”,现以活态方式传承,并依托高椅的古民居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文化品牌,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展示展演活动,已成为高椅古村的旅游表演项目 [12]。
- 艺术文化
高椅村保存着独特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椅傩戏是侗族世世代代身传口授流传下来的古老神秘的民族民间原始艺术,被列为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节日习俗
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是高椅人最隆重的节日——“黑饭节”。拦门酒、古村寻宝、品“黑饭”等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其中,最有高椅特色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民俗项目当属吃“黑饭”,是一种糯米饭,因颜色黑而得名,据传源自“杨九妹救杨八哥”的故事。
相传在宋代早期,侗族有一位杨姓青年叫杨八哥,因为反抗朝廷的腐败、暴政,被官兵所虏,关押在广西柳州城的牢狱之中。其妹杨九妹每次为兄送饭,但均被牢头狱卒抢吃,所剩无几。为了让哥哥吃上饱饭,九妹绞尽脑汁,尝遍山上的百草和树叶后,发现用山上采摘的一种树叶(即南烛)榨成汁,可以将饭做成黑色,于是她灵机一动,将叶汁泡米做成黑色的饭,给哥哥送过去。狱卒看到黑饭,以为有毒,不敢抢过去食用。在狱中,杨八哥吃了黑米饭以后,变得力大无穷,砸破牢笼,冲出了困境。兄妹里应外合,越狱成功,这天刚好是农历四月初八。
为了纪念杨九妹,此后杨家就专门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黑饭”节。四月初八当天,杨姓各家忙着采黑树叶做“黑饭”、杀鸡宰鸭,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娘家过节,很是热闹。这种习俗代代相传,一直沿袭下来 [9]。
研究成果
播报编辑
关于高椅村的风水布局,有关学者作出过一定研究与猜测 [14]。
村落结构方面,整个村落的最中心是五瓣梅花,中间是八卦阵,外面是渔网阵。八卦可与诸葛亮的八卦阵联系起来,内侧五瓣梅花则可与五行阵联系起来。高椅杨氏的先人对奇门遁甲颇有研究。据当地人传述,村子里在明洪武年间曾经还出了一个夜晚能让石牛为人们做农活的法师,被当地人称作“乐道天师”。因此存在高椅杨氏的先人在此摆出类似诸葛亮当年摆出的八卦阵,再结合高椅当地风水环境中有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龙会聚于村中这一风水中五行的力量摆出五行阵这样一种可能性,五瓣梅花形就是五行中那种可以左右人视线和举动的阵衍术。这些阵法跟风水地理一样都是利用山川地势,人物风土的组构不同对人进行影响,通过在视觉上做手脚给人潜意识上的合理误导,才最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套局。而高椅杨氏族人之所以在此中能不受影响,或许是因为从这阵局开始建设时,就一直生活在了阵局里,已经和这阵相融相合。高椅杨氏先人正是利用了人们对自己所见的过度相信,而将人困在阵中 [14]。
若将村落阵法视为核心防御,那梦云山可被视为第二层防御。据当地政府资料记载,清末太平天国石达开曾带领一队人马从武冈到靖州的“烟土之路”一路奔驰而来,兵抵瓦屋团之后,突然折道往绥宁而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冬,红军的一支队伍也从武岗一路奔驰而来,兵至香炉后,突然折道往长寨而去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日本侵略军从“烟土之路”狂奔而来,兵锋越过雪峰山的瓦屋团之后,突然兵溃,无条件投降。根据当地有史记载的历史,从来没有成规模的外来军队能越过梦云山 [14]。?
第三道防御则是让汉人谈之色变的苗疆。高椅藏身于苗疆深处,而苗疆在汉人中历来被视为禁忌之地,高椅杨氏的先人们将家族定居地选在这里,就相当于借苗疆的苗人等少数民族来作防御汉人或从汉地进入苗疆的势力的第三道防御 [14]。?
从防御的规模上来看,高椅杨氏提防的不是简单的一两伙强盗土匪,反而更适合割据势力对其他割据势力或中央势力的防御。学者推测认为,汉地某势力想扫除高椅杨氏,如果用军队,首先就要和苗疆里的苗族、侗族、土家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军队交锋,就算胜出,还有梦云山这一关,所以,派一支军队灭高椅杨氏成本巨大。而小股队伍则可被核心防御的三道阵法吸收 [14]。
据学者考证与寻访,高椅村的风水布局从古至今几乎清一色受到高度评价。推测认为高椅杨氏在拥有这一据点后,无论是向外发展还是向内收缩,只要高椅还在,无论成败,高椅杨氏都有一块几乎绝对安全的根据地。这样一来,高椅杨氏的济世之心与自治之梦,近乎完美地统一在了高椅这块风水奇地 [14]。?
文物价值
播报编辑
高椅村古建筑群保存完整,规模较大,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交通较为便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3],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南方社会基层结构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 [16],被誉为“古民居建筑活化石”“民俗博物馆”“耕读文化完美典范”“江南第一古村”等 [15]。
文物保护
播报编辑
单位评定
1999年9月,高椅村古建筑群被怀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怀化市文物保护单位 [3]。
2000年7月,高椅村古建筑群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3]。
2006年5月,高椅村古建筑群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
保护措施
2012年,高椅村古建筑群文物第一期维修工程开工,项目投资330万元,共维修古建筑群房屋16栋 [10]。
2014年,会同县启动高椅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邀请专业设计团队为古村的开发规划献计献策 [10]。
2015年8月,高椅村古建筑群第二期维修工程开工建设,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共维修古建筑群房屋52栋 [10]。
参观信息
播报编辑
- 地理位置
高椅古村
-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人民政府自驾驱车前往高椅村古建筑群,距离约44.2千米,用时约69分钟。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