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古道绩溪段西起绩溪县伏岭镇江南第一关隘关脚的岩口亭,东至伏岭镇永来村,后入浙江省接临安市清凉峰镇,呈东西走向,全长约15千米,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沿途分布有众多的古村落、古亭及山林生态、田园等; [4-5]古徽道东线郎溪段由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村姚家塔(组)起始,分别为东、西两线,交汇于宣州区水东镇,其中东线主要路段位于该镇妙泉村的鸦山岭,又叫鸦山古道,长约15千米。 [3]古道以“之”字形蜿蜒延伸,“九曲十八弯”的石板路从鸦山岭脚直达海拔约446米的山顶。 [6]鸦山古道是郎溪、徽州历史上相互贸易的必经之道,也是战事通道。沿途散布有苏维埃旧址、状元坟、天泉庵、青苔岭庙宇、一清桥、程氏古宅等文物古迹。 [3] [7]徽杭古道绩溪段和古徽道东线郎溪段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一条传承、发展之道,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4]
- 中文名
- 徽杭古道绩溪段和古徽道东线郎溪段
- 地理位置
-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郎溪县
- 所处时代
- 宋至民国
- 保护级别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编 号
- 7-0197-1-197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徽杭古道绩溪段
徽杭古道在南宋已经成为徽州商旅往来频繁的陆路商道。据《关东茶亭古道纪事碑》载:“南宋宝祐丁巳(1257年)六月,邑人胡旦随山势开凿磴道,以便行旅。”历代均重修。 [5]
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勃兴,徽杭古道成为徽州沟通外界,互通商贸的重要渠道。 [4]
古徽道东线郎溪段
古徽道东线郎溪段始建于清顺治年间。 [6]清嘉庆、光绪及民国年间均有维修。 [3]
2024年7月,古徽道东线郎溪段进行修缮。 [6]
遗址特点
播报编辑
徽杭古道绩溪段
徽杭古道绩溪段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东部伏岭镇境内,距绩溪县城约45千米。徽杭古道西起绩溪县伏岭镇江南第一关隘关脚的岩口亭,东至伏岭镇永来村,后入浙江省接临安市清凉峰镇,呈东西走向,全长约15千米,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 [4]前半段用长约1.7米,宽约0.4~0.6米石阶或凿筑或铺筑而成,后半段以沙石土路为主,保存较为完整。沿途分布有众多的古村落、古亭及山林生态、田园等。 [5]
蓝天凹,位于徽杭古道的中段既是古道的分水岭,是徽杭古道上的至高点,也是古道上最美之处,海拔1050余米,因两座山峰呈“凹”字型蓝天白云嵌入其中,故此而得名。蓝天凹还是天目杜鹃花天然的主产地。花期约四月中旬至五月中上旬,分布集中,树龄古老,保存完好,株型优美,景观壮丽。 [3]
古徽道东线郎溪段
古徽道东线郎溪段位于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村鸦山岭上,由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村姚家塔(组)起始,分别为东、西两线,交汇于宣州区水东镇,其中东线主要路段位于该镇妙泉村的鸦山岭,又叫鸦山古道,长约15千米。 [3]古道用石块、石板砌筑,少数路段是利用山石开凿而成,路面宽1~1.5米,基本上是沿山溪沟壑行进。 [7]古道以“之”字形蜿蜒延伸,“九曲十八弯”的石板路从鸦山岭脚直达海拔约446米的山顶。 [6]鸦山古道是郎溪、徽州历史上相互贸易的必经之道,也是战事通道。沿途散布有苏维埃旧址、状元坟、天泉庵、青苔岭庙宇、一清桥、程氏古宅等文物古迹。 [3] [7]
文物价值
播报编辑
徽杭古道绩溪段和古徽道东线郎溪段是人类活动的重要遗迹,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她不仅见证了徽州商人商海沉浮、艰辛创业的沧桑历程;更能从中挖掘出徽州商人的独特内涵:通过古道走出去的徽州人,在艰险的商海拼搏中,锤炼出不畏艰难、开拓创新、诚实守信的徽商特质,也形成了独具文化内涵的“徽骆驼”精神而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所以,古道是一条传承、发展之道,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4]
保护措施
播报编辑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地理位置
徽杭古道绩溪段和古徽道东线郎溪段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郎溪县。 [5-6]
徽杭古道绩溪段
交通信息
徽杭古道绩溪段
自驾:导航设置徽杭古道,至绩溪新桥后右转景区前行5分钟左右即达徽杭古道停车场(绩溪入口)。 [3]
公交:绩溪县城乡汽车站至伏领班车约20分钟一班。 [3]
古徽道东线郎溪段
自驾:沿S214公路经X027直达姚村乡鸦山古道景区处(郎溪县鸦山古道入口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