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用懋于万历十一年(1583 年)中进士,历刑部主事,改兵部车驾司主事,历武库司、职方司员外郎,升武选司、职方司郎中。申用懋讲求边务,疏荐起用李成梁、李如松、杜松等名将。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擢太仆寺少卿。天启三年(1623 年),申用懋升南京太常寺卿。天启五年(1625年),迁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以忤魏忠贤罢归。崇祯元年(1628 年),历兵部右、左侍郎。次年,加右都御史,任兵部尚书。崇祯三年(1630年),解任回籍。崇祯十一年(1638年),申用懋去世。 [3]
(概述图来源:像取自清代修《江苏姑苏申氏世谱》) [1]
- 全 名
- 申用懋 [9]
- 字
- 敬中 [9]
- 号
- 玄渚 [6] [11](清避康熙帝御讳改元渚)
- 所处时代
- 明代 [12]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9]
- 出生日期
- 2025-08-06 [6]
- 逝世日期
- 2025-08-06 [6]
- 逝世地
- 苏州吴县自家宅第 [12]
- 安葬地
- 吴县吴山二都一啚灵岩乡东五龙桥 [6] [28]
- 主要作品
- 《司马疏草》 [26]
- 最高官职
- 兵部尚书 [31]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历职兵曹
嘉靖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2025-08-06),申用懋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6] [9],父申时行时为县学廪生,居家丁父忧。嘉靖四十年(1561年)申时行服阙赴乡闱,中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联捷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 [5]。
申用懋早慧夙成,九岁自学为文即有惊人语。五经治《尚书》,十六岁通过童试成为县学生,后承父荫,入北京国子监 [10-11]。万历五年(1577年)二月原配钦氏去世 [6]。万历十年(1582年)中顺天府乡试第6名(亚魁) [9],弟申用嘉中浙江乡试 [8]。万历十一年(1583年)申用懋联捷会试第172名,殿试位列二甲第21名,观政兵部,本年授刑部主事。万历十二年(1584年)父申时行升任内阁首辅,同年申用懋告病归。万历十四年(1586年)改兵部车驾清吏司。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月继配杨氏去世,本年升武库清吏司员外郎。万历十九年(1591年)父申时行因密疏被泄一事引起公愤,被迫辞任内阁首辅归家,随后申用懋也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告病归。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回朝补职方清吏司员外郎,升武选清吏司郎中。申用懋廉洁奉公,勤勉敏捷完成政务,熟悉部务旧例,通晓人情事理。兵部尚书石星有举措时,必询问"申郎中意见如何",其受重视程度远超其他官员 [6] [9] [12]。
久居职方
明神宗十分关注边疆事务,当时辽东总兵一职长期空缺,朝廷罢免了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等官员,众人都认为只有申用懋才能符合明神宗的旨意,于是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将他从武选司清吏司调任职方司清吏司。申用懋认为辽东地区唯有李氏家族世代为将,熟悉敌情,其麾下的夷汉士兵骁勇善战。李氏镇守辽东,实际上也是在守护自己的家族;若将辽东托付给李氏,以李氏之力保卫辽东,那么辽东才能稳固。于是,申用懋奏请重新起用原宁远伯李成梁及其子李如松。对于武将的升迁,申用懋完全依据督抚的推荐为准,若推荐的人选不符合标准,绝不轻易任用;若任用,则必定确保人地相宜。因此,名将杜松、董一元兄弟、麻贵、麻承恩、张承荫等纷纷得到重用。壬辰倭乱期间,明军长期驻守未撤。申用懋认为,朝鲜人依赖明朝的军粮供应,而明朝远道供给,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并非良策。他建议朝廷敕令督抚商议进退之策,并告诫朝鲜人不可一味依赖中国,坐观成败。申用懋多次上疏奏议东征事务,其见解老成持重,切中要害,皆如此类 [9] [12]。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申用懋请假回乡,侍奉父亲申时行。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回朝,担任原职。万历三十年(1602年),叙宁夏之役功,加申用懋五品京堂,管职方清吏司事。明神宗曾在隆宗门召见申用懋,询问袄儿都司、奴儿干都司、扯力克部三件事,申用懋条理分明,对答如流,如同早有准备,明神宗传旨赞叹嘉奖。申用懋在职方司郎中任上九年考满,但奏疏呈上后未获批复 [9] [12]。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中旬明神宗手诏升他为太仆寺少卿,仍兼管职方清吏司事务 [12-13]。
累迁畿抚
申用懋前后在兵部任职十余年,其中在最重要的职方清吏司任职期间政绩最为显著,朝廷一直找不到合适人选接替,导致他在这个职位上滞留最久 [10],直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冬,才正式调回太仆寺任职。兵部因安南继位之事奏请赏赐,并申请动用太仆寺马价银。申用懋认为:安南王位继承并非血战军功,且钦州内乱实为交南流寇所为,首恶尚未擒获,何谈赏赐?于是上疏取消赏赐,满朝皆赞其识大体。因念及父亲申时行年迈,申用懋上疏请求回乡侍养 [12],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准回籍 [9]。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七月,父申时行去世,谥“文定” [5]。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七月,长子申承芳去世,无子女 [7]。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母吴氏去世;四月,继祖母黄氏去世 [5]。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四月,次子申联璧去世,无子 [7];同年,弟申用嘉以举人身份选授江西赣州府推官 [8]。
天启元年(1621年)十一月上旬申用懋服阙,以原职起用 [14]。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末升南京太常寺卿 [15]。当时辽东失陷,京畿震动,申用懋上书建议建立"四辅"以巩固京城防务:东南方向,在通州高米店一带建城为"左辅";西南方向,在良乡芦沟桥之间建城为"右辅";西北方向,在巩华城与功德寺之间建城为"右辅";东北方向,在密云、顺义之间建城为"左辅"。每处都要驻扎重兵,由大将统领,并派懂军事的官员监督。他详细制定了作战方案:若敌军从东北入侵,左辅出兵阻击,右辅从侧翼夹击。若敌军借道蒙古朵颜三卫进犯,右辅断其退路,左辅包抄追击若敌军直逼京城,则京营坚守不出,四辅形成合围之势。申用懋还建议修补京城三面外城,修建民堡,训练乡兵,让地方官员参与军事防务。可惜这份奏疏递上后没有回音 [12]。
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中旬升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 [16]。申用懋寻访戚继光当年留下的防御设施,亲自巡视三千里边关。无论敌台、驻军、防御工事,都如数家珍。即便腿脚不便,仍让两名士兵搀扶着攀登险要,衣服鞋子被荆棘钩破也坚持查勘。事后上奏《东巡八事》,获得明熹宗嘉奖。当时蓟镇缺饷达八十多万两,军队十六万人,申用懋安抚将士,宣示朝廷恩德,在任期间没有发生兵变 [12]。本年十二月中旬申用懋因得罪阉党,以荐举不当的罪名被罢官闲住 [17]。
己巳主兵
崇祯帝即位,阉党被清算,申用懋于崇祯元年(1628年)六月下旬起复为兵部左侍郎 [18]。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初追叙先前巡抚顺天的功劳,加授右都御史衔 [19]。当时宣大总督新城人王象乾主张招抚蒙古察哈尔部以牵制后金,申用懋极力支持。后来察哈尔三十六部虽接受招抚,但蒙古苏布地部仍未归顺。王象乾推荐申用懋接替自己未果,申用懋叹道:"祸患还未结束啊!"上呈《蓟昌修攘大计疏》,提出八项建议,并进献《九边图说》,继承襄毅公许论的边防方略,日夜忧心边事。申用懋还提出过河流整治的建议 [12]。《明史·志第六十四·河渠六》曾记载:“崇祯二年(1629年),兵部侍郎申用懋言:‘永平泺河诸水,逶迤宽衍,可疏渠以防旱潦。山坡隙地,便栽种。宜令有司相地察源,为民兴利。’从之 [2]。”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苏布地部果然以联姻为名,引导后金大举入关。十一月,后金进犯蓟东,崇祯帝震怒,将兵部尚书王洽下狱,命申用懋代理部务,四天后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此时敌军已逼近京城,九门紧闭,人心惶惶,申用懋建议每日短暂开禁运送煤米,京城内外始得安定。督师袁崇焕被逮下狱后,部将祖大寿惊惧率军出走。崇祯帝手诏命枢辅孙承宗追回。申用懋当即伏案草拟檄文,祖大寿见诏感泣回师。数日后援军集结,申用懋将防区划分六营:南面外城永安、左安、右安三门为中营,满桂统领宣大兵万余;广宁、东便两门为左翼,祖大寿率辽兵九千;广渠、西便两门为右翼,马世龙领京营兵八千;朝阳、东直两门为东营,黑云龙统关宁兵二千;阜城、西直两门为西营,孙祖寿率密云兵三千。各营互为掎角,军心稳固,京城防务就此稳固 [12]。老将满桂因受到崇祯帝逼迫,无奈与诸将贸然进攻,致使满桂、孙祖寿阵亡,黑云龙、麻登云被活捉 [21]。申用懋上疏自劾,崇祯帝温旨慰留。后金见无机可乘,最终退兵。申用懋在兵部任职多年,对边防事务非常熟悉,当时军情紧急,文书往来频繁,一天要处理几十份奏章,几十天都不解衣休息 [12]。十二月下旬,申用懋致仕归乡,以梁廷栋接任 [20]。
居家归隐
崇祯三年(1630年)五月,继配顾氏去世 [6]。十月,吴县知县陈文瑞重修学宫告成,申用懋为之作记 [22-23]。行春桥塌毁,申用懋主持大规模修复,将石栏杆改建成双层阶梯式,方便游人坐着休息 [24]。崇祯十年(1637年),弟申用嘉致仕,终官广西右参政 [8]。崇祯十一年(1638年),申用懋与弟申用嘉一起主持修缮了祭祀父亲的申文定公祠 [25]。本年十月十八日(11月23日),申用懋逝世于家中,享年78岁(虚岁七十九)。病危之际,申用懋仍呻吟叹息,以"流寇未灭"为憾,临终无一语涉及私事 [12]。事闻,赠太子太保,荫子入监,予二祭坛,遣苏州府知府陈洪谧致祭。礼部尚书顾锡畴为其撰写行状 [6],在籍礼部侍郎名士钱谦益为其撰写神道碑铭 [12]。三子尚宝司丞申传芳,因父亲逝世过于悲痛,不久去世。甲申之变,六子申济芳为官京师,拒不出仕大顺政权,大顺军以其为故相国之后,必多有积蓄,未曾想申济芳实际清贫,因而备受折磨,死而复生得脱 [7]。
历史评价
播报编辑
轶事典故
播报编辑
为父昭雪
万历年间,朱常洛太子之位未定时,申用懋之父内阁首辅文定公申时行曾从容调和护持,然因身份所限,不能像微末小臣那样激烈谏诤。言官们不察实情,误传申时行阿顺帝意,流言愈演愈烈。申用懋先后上疏,沥血剖心为父辩白,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才得以昭雪。
适适圃修园
人际关系
播报编辑
关系 | 姓名 | 备注 |
---|---|---|
曾祖父 | 字易卿,号东城。以孙申时行贵累赠吏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 | |
生曾祖母 | 陆氏 | 累赠一品夫人。 |
继曾祖母 | 严氏 | |
祖父 | 申士章 | 字俊民,号古愚,长洲县学生。以子申时行贵累赠吏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 |
生祖母 | 王氏 | 累赠一品夫人。 |
继祖母 | 黄氏 | 累封一品太夫人。 |
父 | 字汝默,号瑶泉,嘉靖四十一年状元,官至吏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定”。 | |
母 | 吴氏 | 太医院吏目吴元宣长女,封一品夫人。 |
长兄 | 申兆虬 | 幼殇。 |
三弟 | ||
姐妹 | 申氏 | 嫁上饶县知县长洲进士李鸿。 |
申氏 | ||
妻 | 钦氏 | 邵武县通判同邑监生钦止善之女,无出,赠夫人。 |
杨氏 | ||
顾氏 | 无锡监生顾道津之女,生6子5女,封夫人。 | |
长子 | 申承芳 | |
次子 | 申联璧 | 字维韩,承祖荫尚宝司丞,先父卒。配户部员外郎常州举人吴世翔之女。 |
三子 | 申传芳 | |
四子 | 申腾芳 | 字维实,号溯玄,晚号讷叟,承祖荫中书舍人,累迁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入清官至东昌府知府。配河南按察副使常熟进士王良臣之女,继大学士常熟进士严讷孙女、中书舍人严泽之女, |
五子 | 申荐芳 | |
六子 | 申济芳 | |
长女 | 申氏 | |
次女 | 申氏 | 嫁吴江曹村监生金梦奎之子监生金安国。 |
三女 | 申氏 | |
四女 | 申氏 | 嫁翰林院编修昆山进士李胤昌之子庠生李仲弢。 |
五女 | 申氏 | |
以上内容来源 [5-7] [9] |
主要作品
播报编辑
后世纪念
播报编辑
申用懋宅,在其父文定公申时行宅东面。 [27]
艺术形象
播报编辑
还有极要紧的,莫如真正边才。这真正边才,一时有得几个?只有孙承宗、熊廷弼、申用懋、范景文这四个官,文能安邦,武堪定国。只怕朝廷不用,就用了,只怕不久。若是久用这四个官,哪怕边庭不宁靖。那孙阁老却被魏忠贤设计,即使他不得面君,又使他飘然去位,朝里谁肯替他保奏?一个熊经略,只因有些刚愎,被王化贞贪功挂误,魏忠贤借他为题,倾陷善类,生生的斩于西市,传首九边。坏了中国万里长城,谁不叹息!因此己巳年间,朝里官员见明君登极,比前不同,你一本,我一本,荐那范景文、申用懋才堪大用。(陆应旸《樵史演义》第二十五回 范铨部超抚中州,申巡抚进秩枢部) [32]
史料索引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