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邦宪旧居,又称“博古旧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崇宁路112号,始建于清光绪末年(约1907年);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秦邦宪(博古)曾于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十年(1921年)期间在此居住 [1]。
秦邦宪旧居原为秦邦宪族人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是一组典型的晚清江南家族宅院建筑群,共有东西两轴七进院落,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秦邦宪一家租住的是“既翕堂”西轴第四进平房,总面积89平方米,东西厢房分别为书房和卧室,中为客堂,为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建筑 [6]。秦邦宪旧居内设有“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 [1]。
- 中文名
- 秦邦宪旧居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崇宁路112号
- 所处时代
- 1916—1921年
- 保护级别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开放时间
- 09:00—17:00(周一闭馆)
- 门票价格
- 免费
- 文保编号
- 7-1709-5-102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清光绪末年(约1907年),秦琢如兴建家宅“既翕堂” [2]。
民国五年(1916年),秦邦宪的父亲秦肇煌患病,从浙江辞官返回无锡,租住其族叔秦琢如“既翕堂”西轴线第四进平房。同年11月22日,秦肇煌去世,时年9岁的秦邦宪与母亲朱氏和弟弟秦邦礼、妹妹秦邦范继续租住在此 [3]。
民国十年(1921年),租住六年后,秦邦宪一家从“既翕堂”搬出 [1]。
200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对秦邦宪旧居按原状进行全面整修 [2]。
2004年底,秦邦宪旧居修复完成 [3]。
2025-08-07,秦邦宪旧居对外开放 [3]。
2019年7月,秦邦宪旧居闭馆修缮;12月31日,秦邦宪旧居修缮完工,重新对外开放 [4]。
建筑格局
播报编辑
格局
秦邦宪旧居为“既翕堂”西轴线的第四进,东厢房为书房,西厢房为卧室,中间为客堂,总面积89平方米 [2]。“既翕堂”是东西两轴七进院落,东中西各有廊道连通,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2] [8]。宅院坐北朝南,面阔各三间,分门厅、轿厅、正厅、内宅区。每进之间有庭院,两边有内廊相通,中间有中廊相连,西侧有陪廊直至第三、第四进之间和横廊相连 [6]。
秦邦宪旧居主建筑物为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建筑,砖木结构,砖墙承重,使用标准青砖,进深8.8米,三开间通面阔12.5米,脊高约5.7米,檐口高约3.15米,西面廊墙直段高约5.1米,腰檐高约3.15米。建筑砌筑方式为一顺一丁,外部水泥粉面;堂屋地面为方砖漫地,客房和卧室地面为木制,抬高0.2米。建筑楼梯及堂屋楼地面均为木制。廊步及庭院地面为普通砖铺,庭院下沉约0.15米。建筑物无勒脚,仅有0.18米高的水泥踢脚。屋顶采用木屋架硬山式样,屋面顺橡摆放小青瓦 [6]。
特点
秦邦宪旧居青砖黛瓦、庭院抱厦,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家族宅院建筑。建筑形式属于砖木承重的晚清时期风格。石作采用方抹角石库门、斗形柱础石、石宅门上仿木作梁仿匾额雕花、青石窗台板;大木作采用两层草架前廊带菱角轩,柱头使用下昂和雕花长雀替,外檐上下阑额透雕植物图案;小木作门采用竹丝板门、格门、风门、四扇屏门、花厅门、铁皮钉库门,小木作窗采用槛窗、横披窗、直棂窗,纹样有灯笼框、一码三箭等。砖瓦作采用巴洛克风格的砖砌粉面弧形马头墙,青石制雕饰墀头,江南常见的摆瓦式样屋脊,屋面使用底瓦、盖瓦和花檐滴水,园墙有陶瓦漏窗。屋脊为江南常见的叠瓦式样,封火山墙造型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式样 [6]。
文物遗存
播报编辑
- 张謇“既翕堂”匾
“既翕堂”匾额由晚清状元、著名近代民族工商实业家张謇题写。“既翕”二字出自《诗经·小雅》,有“和顺”之意,意寓家宅和睦。该块匾额是旧居修复时在阁楼上发现的,已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9]。
- 清代碑刻
秦邦宪旧居内遗存有20余块清代碑刻,其中包括体现古代书法精华的法帖碑刻以及《金匮县衙碑刻》等,于2002年修复旧居时挖掘出土,后展示在旧居东侧的碑廊内 [7]。
主要展览
播报编辑
秦邦宪故居内设有“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览,展览分“勤奋读书 立志报国”、“探求真理 投身革命”、“临危受命 历尽艰难”、“统战工作 呕心沥血”、“新闻事业 辉煌新篇”、“鞠躬尽瘁 名垂千古”六个部分,介绍了秦邦宪(博古)的一生 [1]。
秦邦宪旧居内收藏有秦邦宪(博古)翻译校对的《共产党宣言》。秦邦宪的校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后,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干部必读”之一,在各解放区广泛印行传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发行量最大的汉译本,为普及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4]。除此之外,秦邦宪旧居内还收藏有他生前转战南北使用过的皮箱,以及家具等物件。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 相关人物
秦邦宪
秦邦宪,又名博古,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生。早年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民国十四年(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年(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 [5]。
秦邦礼
秦邦礼,江苏无锡人,秦邦宪的胞弟,民国二十年(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汕头开办药房,作为秘密转移党员和交换文件的交通站;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香港创办“联和行”商贸公司,秘密采购陕甘宁边区急缺的物资;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创办华润公司。1952年回到中国内地,任对外贸易部综合计划局局长。1968年去世。秦邦礼在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十年(1921年)期间,与秦邦宪一同居住在无锡“既翕堂”内 [10]。
秦肇煌
秦肇煌,江苏无锡人,秦邦宪的父亲,清同治九年(1870年)生,清末秀才,为无锡秦氏西关支后裔。秦肇煌原在无锡城中持有祖宅,中秀才后赴浙江为官,列浙江省候补县丞,曾任温州府地方审判厅刑事庭长,鄞县、长兴县统捐局长等职。民国五年(1916年)因患肺病返回家乡无锡,因祖宅已出售他姓,只得租住族叔秦琢如的“既翕堂”。同年11月去世 [3]。
机构设置
播报编辑
秦邦宪旧居由无锡市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管理,该管理中心为正科级单位,隶属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除秦邦宪旧居外,该中心主要管理的景区还有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钱钟书故居、张闻天旧居、 顾毓琇纪念馆 [11]。
文物保护
播报编辑
1986年7月,秦邦宪故居被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3]。
2002年10月,秦邦宪故居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3]。
2025-08-07,秦邦宪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 [13]。
参观信息
播报编辑
地理位置
秦邦宪旧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崇宁路112号,北邻摩天360大厦,东邻文渊坊、苏宁广场、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西近中山路 [1]。
秦邦宪故居
门票价格
秦邦宪旧居免费对外开放 [1]。
开放时间
秦邦修旧居每日09:00至17:00开放(16:30后停止入内),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1]。
交通信息
- 地铁
- 公交
乘坐无锡公交3路,在崇宁路站下车即到 [1]。